第123章(2 / 11)
中短小敦实的手铳,心中稍感宽慰之余又关切询问起它的安全性问题。
胡一默耐心解答:“器械本身无法确保绝对的安全性,但这款手铳特意加厚了枪管,大大降低了炸膛的风险,至于卡壳的问题虽然难以彻底避免,若随身携带多支以便随时更换,足以应对突发状况。”
梁焕坤对手铳表现出极高的推崇和期待,甚至幻想未来能够研发出一次性连发三十次的利器,届时将无人能敌。于是他请求亲自试射检验其威力,若满意,则有意全部购入。胡一默遗憾表示现存仅有四支手铳,愿意尽数奉上。同时他又提醒大家,研究所因经费短缺,火药存于地面研究所,试射时务必避开京城人口密集区域,以免引发意外事故。
项协宏接过手铳,细细摩挲其沉甸甸的质感。随后,胡一默又从木箱中取出一个大木盒,面对梁焕坤的好奇眼神,他带着得意的微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这是地雷,内置触发机关,一旦有人踩踏便会引发爆炸,被炸者几乎难逃厄运。虽然需要手动装填火药,主要用于防守,但如果配合绊索使用,也可实现远程遥控引爆。老爷还未能亲眼见识过这样的宝物呢。”
梁焕坤听完之后精神振奋,连连赞叹地雷的实用性,并设想在猎虎或特殊场合或许能派上大用场。胡一默苦笑着回应,新近研制的地雷结构相对简易,制作成本较低,除火石、火药外,主体由木材制成,内部填充碎石铁片以增强破坏力。
梁焕坤认真端详着木盒,笑言在城市布设此类地雷恐有诸多不便,胡一默幽默地在木盒上题写“你敢踩一下试试”几个字,戏谑之中透露出其独特而巧妙的用途。最后,胡一默取出一把看似平常的匕首,进一步解释道:“此匕首外表普通,实则暗藏玄机,内置微型枪机,只需轻轻扣动扳机,就能瞬间发射致命的弹丸,在近身搏斗中出其不意,攻防兼备,与手铳及地雷相互补充,确保安全无虞。”
项协宏对这些创新成果深感敬佩,决心全力以赴争取朝廷对热兵器研究所的资金支持。他逐一审视了这些新颖独特的武器后,满意地点点头,而胡一默则满怀期待地等待他的评价。项协宏总体认可了这些研究成果,并计划首先熟练掌握手铳的使用方法,同时深入调查南方盐产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行出发。提到在外行走的身份掩饰,项协宏建议他们对外宣称自己是“锦衣卫”。胡一默和梁焕坤一时不明所以,项协宏则直言不必深究,只需牢记这个身份即可。
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暂不急于出行,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再踏上未知的征途。在等待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改进和完善手中的武器装备,以期在未来的挑战中抢占先机,从容应对各种危机。
林小风,那位肩扛革新大旗的志士,与李德贤并肩巡行于正处于建设尾声的纺织厂。荀浏一案已交由县内才情出众且兼具商业智慧与非常手腕的项协宏全权处理。尽管项协宏在武力方面稍显欠缺,但在理论与实战上的造诣却令人钦佩不已。此刻,林小风心中牵挂着这座纺织厂的重大使命,它的诞生源自公主的倡导,旨在满足京城百姓抵御寒冬的需求,并借此契机推广先进的大型纺织机技术。毕竟,京城作为靖江乃至全国经济的核心枢纽,任何新事物在此地扎根繁盛,必能引领天下风尚潮流。
纺织厂的建设蓝图已然绘就,女工们整装待发。目前尚需购置基础设施及完成宿舍装修工作。厂址开阔平坦,遵循流水线作业原理精心规划布局,从纺纱、织布到缝纫各环节紧密相扣,所产出的大尺码衣物恰好贴合民间崇尚宽松舒适、便于劳作并易于传承给后代的服饰传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厂内特别设立了员工宿舍,宽敞明亮,八人一间,生活设施完备,相较于一般的大学宿舍更为宽敞豪华。宿舍周边还专门规划了晾晒区、休闲区域,井水供应便利,食堂提供免费餐饮服务,甚至还设置了育儿所,计划聘请教书先生教导幼童,以解决众多早婚育子、夫婿外出务工的女工实际困难。
原料库与成品库的运输事务则委托男工负责。林小风步步为营地巡视全场,对每一处细节都细致入微地审视,确信整个建制滴水不漏。随后他询问李德贤对于纺织厂建设体制的看法。李德贤在赞赏之余也流露出一丝疑惑,直言如此周全且略显奢侈的安排是否必要。对此,林小风耐心解释道:招募女工并非易事,唯有提供优厚待遇才能吸引她们投身于此行业。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与男工相比,女工薪资虽低廉四分之一,其工作效率却相当甚至更高。李德贤听后深感震撼,不由得提及为何报社不用女记者以节省开支,林小风淡然回应,指出女性从事记者职业者稀少,且多数闺秀不愿抛头露面于公众视野之下。
两人深入交谈的过程中,林小风透露了纺织厂未来不仅限于销售布料和衣裳,还将积极推广新型纺织机。面对李德贤关于为何要在京城售卖纺织机从而可能影响自身利润的疑问,林小风阐述了长远利益观,强调推广新式纺织机有利于国家民生福祉,最终将促进整体产业链的升级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李德贤回想起林小风曾在阳曲县也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