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清明祭(1 / 2)

加入书签

张远二人缓缓朝渔村走去。

临近渔村,二人将马随意拴在草坪间,任它们欢快啃食青草。

张远并不担心马会不会丢失的问题,以追云的灵性,有所异动,它必会嘶鸣。再者,他现在的灵识探查范围极广,一旦有人靠近,必定被他提前发现。

其实只要没有盗匪,这些地方还是很安全的。

百姓虽然贫苦,但也很老实,不是迫不得已,不会做那些有违国法、有违伦理之事。

他们所求的,只是一个好好活着。

所以,在达官显贵眼里、在高高在上的皇室眼里,贫苦大众就是愚民。

国家法度、伦理纲常,束缚的也正是他们。

如若说国家法度、伦理纲常,对那些地方诸侯、对那些世家大族有用,天下何至于此?

刚进村口,就遇上一位老奶奶,六十来岁模样,身形消瘦,头发凌乱花白。

老奶奶左手上挂着个筐,藤条编的,已有些破旧。筐里装着些水果,还有点酒水,上面还沾着不少纸灰。右手拄着个木棍,吃力地朝村里走着。

战乱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都不大。

打仗战死的、饥荒饿死的、生病没钱医治病死的……

能活到这般年纪,实属不易。

不过看老奶奶的身体,便是长期营养不良的样子;又是孤身一人,亲人都不在身边,或许都已经逝去。不但生活没有保障,衣食堪忧,清明还得去祭扫,精神上也倍受折磨。也不知道对如此年纪的她来说,是幸事还是不幸。

“老人家,我们兄妹二人赶路至此,有些口渴了,可以讨口水喝吗?”

“可以可以,只要你们不嫌弃就好。”

老奶奶见张远两人气度不凡,还拿着武器,显得有些惶恐,“我家就在前面不远,二位请跟我来。”

张远上前去接过筐,刘婷也过去搀扶着老人前行。

老人也是久历世事,看得出来张远两人不像坏人,便安心了许多。

“老人家这是在祭扫,怎么就你一个人出来了?”

“唉,就剩老太婆我一个人了,还能有谁出来啊。”

刘婷却有些不合适宜地追问道:“清明节,家里孩子都没回来吗?”

张远听得有些无语,你傻丫头,这不是在老人伤口上撒盐吗。

果然,老人身体都轻颤了一下,“回来?回不来啦,现在也只有我去看看他们。”

张远马上岔开了话题:“渔村之人,都是靠打鱼为生吗?”

张远急着转移话题,便没有多想地问了出来,然后就感觉到了不对。

渔村,不靠打鱼为生,那为什么要叫渔村呢?

这问得好像有点降智。

就连刘婷都疑惑地看了过来,搞得张远有些尴尬。

不过老奶奶却是毫不奇怪,慢慢说道:

“靠打鱼可活不下去。

以前有些壮年劳力,这个季节倒能捕到鱼,去镇子上换些米粮也能生活。

现在外面到处打仗,三天两头征兵。前两日,官府又来征兵,可村里哪里还有人呢?

剩下我们这些老弱孤寡,也没法捕鱼,江边下些网子,也只能看运气。

再过两月洪水到来,虽然这里江面宽,水面上涨不高,但急流之下,哪还有鱼?

开荒种地,年成好也能收点,不过各种税赋都交不齐,哪里还留得下口粮。

老头子就是活活饿死的。

家里孩子刚成年,便被征去军中,身体瘦弱的他们,没两场仗便战死了。

这些年,靠着乡邻接济,靠着挖点野菜、摘点野果勉强度日。

现在腿脚越来越不行了,也快要去下面和他们团聚了。

……”

老人好像很久没和人讲话了,一路都在念叨,也不知道是说给我们听,还是在自言自语。

这便是天下战乱的祸患。

战火一起,要人要粮,这些都得盘剥百姓,偌大天下,都难有容身之处。

江东还算富庶之地,尚且如此,可想西边北边那些苦寒之地,又当如何。

来到老人家里,张远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这仅有的四壁还十分破漏。

这让张远想起了刚下山遇上的那位老人,不禁有些感慨。

相隔着数百公里,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遭遇的老人。

这可恶的世道。

刘婷看着这些,情绪又低落起来。

她虽然从小流落在外,吃过些苦,但与这些比起来,就太幸运了

张远能预料到百姓的困苦,但还是有些超出他的想象。

本来就是打算带着刘婷来看看这些穷苦,感受一下他们的苦楚,让她转变一些看法,说不定以后能跟随自己,为天下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