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拍电报(1 / 2)
江行舟注意到苏青情绪变得低落,便小声问道:“怎么了?”
“江行舟,”苏青眼底浮现一层泪花,“我想我爸妈了。”
算算时间,她和父母已经四年多没见面了。
期间收到过十封父母写的信,大部分是关心她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吃好喝好,有没有什么烦心事。
他们从不在信里跟她抱怨东北农场的生活,也不会找她要钱要票。
刚开始的时候,苏青写过不少回信,可有好几封都被退了回来。
原因是他父亲的成分不好,不能经常与人进行书信来往。
因此后来苏青很少写信给父母。
她和江志杰结婚的时候,根本没来得及写信。
但这次结婚对象换成江行舟,她是一定要告诉父母的,让他们好好高兴高兴。
江行舟紧紧握住苏青的手,安慰道:“别哭,等过几天我找人帮忙,咱们去部队之前,先去东北看望爸妈,你看成不?”
“不行,会给你添麻烦的,”苏青拒绝了江行舟的提议。
她是很想去见父母和弟弟,可却不能对江行舟造成影响。
父亲苏振国现在还是所谓的“臭老九”,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江行舟是个军人,就更不能跟她父亲接触了。
自己能和江行舟结婚,已经是老天爷格外开恩了,要是再得寸进尺,就显得贪婪了。
江行舟没有吭声,他知道苏青是为自己考虑。
可看着新婚的小妻子愁眉不展的,他也跟着心疼。
将自己代入一下,要是四年多不能与苏青见面,恐怕早就想她想得受不了。
想必苏青和她父母也是如此。
到了邮局,苏青本想写信寄给父母,可江行舟却觉得信寄的太慢。
“媳妇儿,不用心疼钱,”江行舟掏出一张大团结,递给苏青,“给咱爸咱妈发加急的电报,早点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婚事。”
“可是——”苏青想说发电报太贵。
这年月拍电报可贵着呢,一个字要七分钱,十个字就是七毛钱。
不如寄信划算。
话还没说完,江行舟便把钱给了工作人员,还补充道:“不够我再补。”
苏青无奈,只好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交给拍电报的工作人员。
对方统计了字数,还特地帮她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
最后一算,还是花了八块多。
江行舟一点也不心疼,还想让苏青再说点。
苏青无语,有这闲钱,还不如给父母寄过去呢。
想到这儿,苏青忽然开口问江行舟,“行舟,你身上有没有钱?”
“有,”说着,江行舟便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五张大团结,“这些够不够?”
“能借给我吗?”苏青恳求道,“我想给爸妈寄过去点。”
她有点后悔,早上出来的时候光想着给父母寄信,忘记把上回的派出所给的奖金拿过来了。
要是能给父亲汇点钱和票,说不定他们接下来能过得好一点。
江行舟听了苏青的话,又从身上掏出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钱和票。
“这些票都是全国通用的,给咱爸咱妈都寄过去,”江行舟提议道。
苏青声音哽咽,“嗯。”
还不忘补充一句,“我回去会还给你的。”
苏青觉得自己还没有和江行舟办酒席,两人还不是真正的夫妻,所以她没有资格拿江行舟的钱补贴娘家。
可江行舟不这么想,他既然和苏青领了证,那两人就是最亲密的人,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对方赡养父母。
“傻媳妇儿,”江行舟眼里满是不赞同,“咱们两个可是夫妻,算这么清干什么?”
发完电报,苏青又给父母汇了一百块钱还有一些粮票布票。
有了这些钱,他们暂时是饿不着也冻不着了。
不过苏青还是没有高兴起来。
江行舟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每月的津贴就七八十。
要是都给了她,那江行舟就要喝西北风了。
等到了部队,她得想办法找个挣钱的门路。
现在还是1975年,距离华国允许个体经营还有好几年。
所以做生意肯定是行不通的,一不小心就得吃牢饭。
去黑市那更是不可能了。
万一被逮住,那江行舟肯定会被连累的。
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就算江行舟不骂她,她也没脸跟对方在一起了。
苏青想得认真,抬头忽然瞥见邮局墙上贴的报纸。
她凑近看了看,发现是报社征稿信息。
前世她虽然只上到了高中,可却读过不少关于农业的书籍和文献,写两篇科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