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新的研究方向(1 / 2)

加入书签

莉莉安说完了自己的生活规划,陈帆矗立在原地,思考良久。

其他人还会有一些生活享受方面的想法,但重生归来的陈帆似乎对这些失去了兴趣……

真理,成为他唯一的追求。

第一批收的学生,如今已经离开了两个。只剩下吕玉林还在实验室奋斗,并且决定一直奋下奋斗下去。

陈帆的东大之行,并没有什么收获,但是东大的数学系教授们,佛山收获满满。一些之前找不到方向的问题,陈帆都协助找了方向。

另一个层面来说,徒弟的成就也算是自己的成就吧……

陈帆他没想那么多,虽然他希望一切都在规划之中,但是,有时候灵感来了也不是可以阻挡的。

比如说飞行汽车,过来研究数学,结果成了做发明。但总体来说都是惠及于民的,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按照西北实验基地的安排,现在对撞机那边又要阶段的验收了,陈帆需要去一趟。

孟岩上了车,习惯性的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但是发现已经没什么需要自己操作的了。只要把目的地说给深蓝,就可以自动驾驶。

孟岩尴尬的说:

“我好像不再是教授的司机了,是教授的同乘人员。”

陈帆摆摆手表示无所谓:

“没事,可以静下来休息休息。”

陈帆在车上会看一些文献资料之类,孟岩自己无聊,就拿出手机来玩。

有了飞行汽车,陈帆从主校区到西北实验基地只需要六个小时的时间。

陈芳造访后发现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对工作进度进行了简单的监督后,确定问题不大就离开了。

孟岩问:

“教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完成量子对撞机的建设?”

陈帆想了想回答:

“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去脑叶实验室那边走走吧,好久没有回去了。”

陈帆想到回去,是因为那边的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但是还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没有办法敲定下来。

陈帆一直期待着机器与人的融合,需要利用到内嵌式的脑机接口,它需要考虑到人的排异反应,还有安全性问题,这个一直都没有解决。

陈帆回去看过后,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能直接确定,因为陈帆也不是万能的,在生物学方面他的理解还是比较有限的。

脑叶实验基地的几名科研员满脸期待的看着陈帆:

“教授,您觉得这个怎么样?”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试验?”

陈帆瞥了他们一眼。

自己在实验室的地位,已经成了说一不一,说二不二。

但是这种需要人做实验的,陈帆还是不敢轻易尝试:

“目前还有一点儿没有解决,但是生物医药方面,不是我擅长的内容。”

实验员听到了陈帆的回答,陷入了震惊,沉思和怀疑当中。

一直以来,在他们心目中,都觉得陈帆教授是什么都懂可以拍板决定的人。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在他们把技术突破了一点点,希望陈帆指点的时候竟然会得到这样一套说辞。

他们认为,这样虽然很正常,但是实在是“太不陈帆了”。按照以前的逻辑,陈帆教授不是应该直接解答吗?

陈帆却对此非常坦然。

就算是重生回来,他也有很多不了解的东西。做研究,不就是一直在和这些弄这些东西?

陈帆今生的理论和发明,像是黎曼猜想、可控核聚变等等都是前世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只是这些知识出现了“断层”,只有陈帆自己一个人知道,所以让陈帆显得很万能而已。

但就陈帆本人来说,他一直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对知识和未知都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至于别人说的“合理教授”、“这不科学”、“陈帆YYDS”……陈帆向来是当笑话来看待,他不觉得自己万能,因为一切都要建立在知识和逻辑的基础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这是老祖宗对学问的朴素道理,陈帆一直铭记于心。

对于不知道的东西,他不会乱说。他这个位置,随便一句话别人信了,都有可能带歪科研成果。

“那……我们的项目怎么进?”

实验室的研究员陷入了纠结。

陈帆看了实验室的报告,发现这里确实涉及到了自己知识的盲区。

要补齐某一个知识点是容易的,但是如果想要学会一个知识模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

“我对这方面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定论。你们可以先做别的方面,我准备抽出来大概一到两年的时间学习。正常来说,科研的过程是很漫长的。”

科研员:“……”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很漫长的,这句话,从陈帆嘴里说出来就很不正常。

陈帆证明黎曼猜想出现在学术界以来,他有什么项目是超过几年时间去完成的呢?

脑机接口没有实现陈帆最终设定的样子,但是现在在世人心目中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了。

陈帆研究历时最长的项目,可控核聚变也才不超过三年时间而已。

陈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