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山城江州(1 / 2)
渝州刺史府位于长江码头附近,五层山石建筑,每一层通往不同方向,李特府邸在最顶层。
“臣李特叩见仙师君王!”
见到本王李特是欣喜的,渝州以前称为巴地,崇山峻岭环绕,穷乡僻壤之处;李特祖居之地宕渠郡,治理好渝州是他应有之义。
“免礼,上邽分别后本王常常想起李特卿家,渝州山多平坝少,治理不易。”
“臣李特愚钝,未能令仙师君王满意,愧对吾王信赖!”
“爱卿切勿太过自谦,坐下与本王好好聊聊。”
客套话说完,年轻女佣泡上香茗退出花厅,两人一直谈论至夜深。
对于渝州没有太高的期望,科技落后的状态下,要发展好渝州不是容易的事;矿产丰富但很难开产,蓝星对工业的应用,在这里通通使不上劲。
李特一年前幸运地在綦江发现煤炭,新设綦江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綦江煤矿离江州两百余里,境内有发源于牂牁郡的綦江河,汇入江州上游江州县;煤炭通过水运抵达江州县,此地设有洗煤场,处理后的煤炭通过长江运到江州城。渝州挑选五千州兵,全部迁移至新设立的綦江县,成为第一批入籍县民,同时招揽附近山民,水陆两路运输煤炭,綦江县户籍人口目前超过两万。
綦江煤炭每天的开采量,目前达到七八十万斤,大约三四百吨,綦江上水运小船每艘最少运送五六吨,长江上大船能运送百吨。水运的运货量大大优于陆运,同样的煤炭产量放在凉州,只能看着干着急,渝州发展潜力不可小觑。一年十万吨洗煤量,肯定不能利用綦江水,洗煤场设在江州县,对长江影响微乎其微。
十万吨煤带给渝州的变化,水运开始兴旺,单单由綦江运往江州县,每天需要七十余艘船,总共需要两百来艘,由此带动造船业。江州到夷陵航道无三峡之险,水运畅通,江中无巨石;航道因战争被破坏,推山石入江、沿江两岸伐木,是常常采用的方式。破坏容易恢复难,江州到夷陵没有出现如此情形,非常非常幸运。
长江水运航道的顺畅,即使为了运输煤炭,建造大货船成为必然,才会有两位造船工匠,列入仙果赏赐名单之中。
宕渠郡发现煤炭和铜矿,由司徒府监制,许可地方郡县按规制标准铸造铜钱,铸造数量由司徒府确定。渝州刚收到颁布的政令,是一大喜讯,普通百姓使用最多的货币,是铜钱和银子。宕渠郡守李流是李特四弟,有李特这样的大哥,发现煤炭和铜矿获得仙果赏赐,本王不会拒绝。二弟李骧甘愿出任綦江县令,实实在在做事,綦江煤炭如此大的开采量,李骧当居首功。
李骧恳求本王制作采矿工具,渝州铁矿很少见,炼铁技术落后于益州和雍州,工具损坏严重,制约采煤产量、增加煤炭成本。镢、凿、镐、钎四种工具,钎除外,其余三种工具只制作金属头部,如同长枪枪头一般,很简单的事情。仓库里常备铁矿,每种工具制作一千小事一桩,好钢用在刀刃上,生产工具重要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的兵器。巴郡人口三十万,四成人集中在江州一带,江州城若能发展好,就能带动渝州的经济发展。除了农作物种植,造纸、砖瓦水泥等,再加上造船和水运,是江州重要的经济活动。
了解到渝州的大致情况,对李特肯定鼓励夸赞为主,渝州不乱就是隋国的幸运,不需要向外开疆拓土。甚至对于牂牁、兴古两郡,都没有对李特提出更多的要求,控制住郡治即可,下面的县域只能慢慢来。
“本王颇为喜欢江州城,山城景象在大隋独一无二,本王一定会常来。李特卿家乃创建隋国之功臣,渝州交给你放心,有何需要尽管上奏朝廷,该支持的定会支持。”
信任和期望让李特感念。
“臣李特绝不辜负仙师君王期待,吾王每来一次,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江州城!”
好言安抚之后,李特告辞离去。
李特知道我喜静,居住的院子清幽,坐落在山坡顶,视线中江州城朦朦胧胧。四名青春靓丽的女佣,小家碧玉,明亮的眸子充满好奇和欣喜,是我喜欢的类型,让我想起蓝星的前妻。山城江州,令我难以忘怀的地方,她在这里出身长大;两年时间过去了,在遥远的蓝星,她现在如何?过得还好吗?
残月如弓,繁星满天,眼前的江州城难觅灯火,四周一片静谧。时光荏苒,失踪两年,谁又能想起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希冀平平淡淡过一生,是蓝星时的我。说的好听是随遇而安,说的难听是知难而退,是懒惰不求上进的弱者。
大二时认识,恋爱、结婚,十四年时间转瞬即逝,最后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回忆令人思绪万千,美好的过去此刻令人心痛,因为再也不会重现,空留遗憾和追悔。
矛盾在无声无息之中产生,面对纷纷扰扰的社会,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价值标准或许受社会影响,差异越大裂痕越大。感情就像一张网,越是深厚越难以挣脱,只有时间能淡化,没有对错之分,实现自我的追求不同。
历尽千帆,归来已是过客,才会发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感慨。时间如果逆流,我愿自己多努力一些,多上进几分,一起历尽千帆,一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