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康乐县令,宰相门生(1 / 3)

加入书签

第783章 康乐县令,宰相门生

大帐之前,火光闪动。

黄钰立身拱手,诚恳言道:“下官,显庆三年进士,彼时,左相为吏部考功郎。”

李绚顿时一惊,诧异的说道:“你是岳翁的学生?为何?”

“为何如今只是一名县令?”黄钰面带苦涩,摇摇头,说道:“下官为人太直,不会转弯,早年间曾得罪中书令李义府,贬为县尉,后来左相归朝,下官调任监察御史,但又得罪右相许敬宗,再度被贬,好在有左相照顾,才能继任县令。”

李绚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李治即位以来,总共就那么几个奸臣,黄钰能全给得罪,也是难得。

也怪不得李绚的岳翁刘仁轨都保不下他,因为他得罪的不是别人,而是武后。

很好,这个是自己人。

……

李绚亲自伸手,撩开帐帘:“既然县令是岳翁的学生,那么小侄便称一声叔父了,叔父里面请。”

“千牛卫会率领右卫铁骑,驻守粮草和军械运输关卡之上,谁人放水,下狱便是。”

这些人有的地方县衙,是普通的官吏和百姓;有的甚至还在军中,向前触角很深。

元氏掌权,依赖的无非三者,兵曹,户曹和库曹,三者一失,能用的只有法曹,但法曹偏偏是长安来的。

黄钰沉默了下来,然后终于开口道:“有人曾对下官说过,王爷行事太过谨慎,但如今从下官看来,王爷做事非是谨慎,而是周全,宁肯多做一些,也要保证周全。”

“有人适合勇猛精进,有人适合虑事周全,或许本王就是这样的风格吧。”李绚摇摇头,说道:“河州之事,元家虽然重要,但并不关键,关键还在于粮草,粮草的储藏,转运和安全都非常重要,只要粮草及时到了,本王相信大军绝对不会出事。”

李绚苦笑着点点头,说道:“这一点,刚才,怀英兄可是没说。”

“此事终究需要一个落点,王爷打算从何处着手?”黄钰将手里的公文重新递回去,这东西想要发挥效力,可不是现在就可以的,还需要盖印,还需要通过正式途径下发给康乐县。

黄钰一脸诧异的接过,然后看着上面的内容:令广河,临夏,永靖,康乐四县,严查过往粮食,青盐,皮毛,铁器走私之事,另,所有大宗货物一概许进不许出,但有违令,不管何人,即刻下狱。

黄钰忍不住的摇头,说道:“河州最大商行,是元汇商行,通行四方,有刺史府的手令,各县未必敢为难?”

李绚强行拉黄钰进了大帐,不过让座的时候,黄钰还是坚持坐在了下首。

“王爷这是要将依附在元家身上所有的触角全部都清除啊!”黄钰依旧语气凌厉,他缓缓的点头说道:“的确,人心难测,表面上是心向朝廷的,但暗中,谁知道究竟是谁的人。”

黄钰一句话,直接刺透了元氏如今的弱点。

李绚默然,动作停了下来,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说道:“大理寺以法而行,但本王处理河州之事,却不能尽法而行,需以战事和粮草转运为主,主次之分,必须明了。”

想要彻底清除他们外围的触角,没有那么容易。

李绚看向黄钰,认真的说道:“叔父刚才说,整个河州元家的仅限于州城,夏河和临夏两县,其他永靖,广河,和政,康乐四县,只是遵刺史令行事,如今,本王以洮河道行军副元帅,行军副总管下令,严控粮械之路,如今不遵本王之令的,便不再是朝廷之臣,刺史之下,下狱便是。”

“河州刺史元明,其曾祖父在武德年间,曾任河州刺史,其族叔元昂,曾经在永徽年间任河州刺史,再早便是南北朝时期,数代以降,元家在河州根基深厚,仅次于渭州本堂。”黄钰一番话缓缓道来,将元家的根基彻底剖析。

李绚心里一动,下意识的说道:“河州法曹,莫非是大理寺之人?”

“王爷这是要……”黄钰看着上面的内容,皱着眉头,说道:“王爷这是要切断元家所有的商货往来?”

“如今元家元明一房,虽然被族人牵累,但终究还是忠于朝廷多些,他们也是元家掌握最高实权的人,只要按朝廷法令行事,自然不会有人对付他们,但他们的族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李绚将细竹毛笔放在一侧。

不能因为外地的价钱高,就将河州百姓需要的东西,运出去,最后导致河州的物价更加高涨。

首级传送前线葛军,自然也少不了河州一份。

李绚接过公文,放在桌案上,拿起一旁张七娘的供词,说道:“元刺史有两个儿子,长子如今任廓州米川县尉,次子如今二十四岁,三年科考不第,在长安时,本王还与之有过一面,读书人嘛,对朝廷,多是忠心的。”

“王爷明白便好。”黄钰松了口气,然后认真说道:“说起这元家之事,其实也是一样,他们在河州动作,虽有手脚,但也不敢太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