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南洋入常??(1 / 2)

加入书签

尽管南英两国的国内媒体吵得沸沸扬扬,两国的政府对此事却显得相对冷静和沉着。

对于此事,南洋政府和英国政府均未发表任何言论。

南洋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且控制着国际交通要道,英国一直谨慎处理与南洋的关系,这始终是其外交策略的重要一环。

此次事件完全是英国代表大卫·威廉姆斯个人挑起的,此后英国便更换了驻联合国代表。

大卫·威廉姆斯的行为不仅惹怒了南洋,也给英国惹来了一身骚。

英国虽然有心向南洋表示,可是身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的高傲,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所以只能对此事三缄其口了。

南洋政府之所以没有轻易表态,一是,因为英国政府未展现出足够诚意,另外刘铭华的接受确实有撬英国英国殖民地之嫌。

二是,因为南洋其实并不太在意这次联合国给南洋的警告。

不过,通过此次事件,南洋政府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国际上影响力不足。

于是,在其有意推动下,国内舆论逐渐发生变化,由最初针对英国和联合国双标的争议,转向对南洋国际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深入探讨。

在最新一期的《南方日报》中,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南洋是否应当加入联合国?

这不仅关乎到它作为全球第三大国家的实力展现,更涉及到南洋在国际社会中赢得应有尊重的问题。

受到《南洋日报》的影响,南洋人民逐渐意识到自己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尽管南洋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南洋的声音和影响力显然无法与其世界第三强国的地位相称。

这种巨大的差距令众多南洋民众深感不满。

作为曾经遭受列强欺凌将近一个世纪的华人群体,他们对尊严的重视程度超越了常人的想象。

如今,南洋国民强烈要求本国政府务必在国际上获得与其实力相当的影响力。

事实上,南洋国际影响力不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其一,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南洋对国际事务缺乏热情,对于与自身无关的事情,南洋政府常常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其二,外在原因。南洋并非联合国成员国,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南洋没有更多的义务去关注其他地区的事务。

长此以往,导致了如今南洋在国际舞台上处于较为被动和无力的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南洋政府开始认真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国际战略。

南洋首相李明轩对此事给予了坚决回应,并明确表示:

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南洋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匹配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也将是未来南洋政府的工作重点。

同时,李明轩也暗示了加入联合国的意图。

当然,他所说的加入联合国,并非是成为普通成员国,而是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只有成为常任理事国,南洋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维护自身利益,提升国际影响力。

对南洋而言,如果无法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那么加入联合国也就没有必要了。

因为南洋不仅代表自身国家的利益,还代表着以刘铭华为首的 15 各国家的共同利益。

有如此强大的后盾,如果只是成为普通的联合国成员国,南洋将放弃加入联合国,转而以自己的方式扩大国际影响力。

当然,若缺少了南洋的参与,联合国全球治理的蓝图将会不完整。

南洋,这片富饶且充满活力的土地,在地缘政治中占据着关键位置。

特别是在处理南洋、印度洋以及辽阔的非洲大陆相关事务时,联合国的决策和行动若未得到南洋的认同与支持,往往会陷入困境。

在此前,南洋一直积极配合和支持联合国在这些地区的事务。

然而,此次外交事件之后,南洋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配合,就很难说了。

这主要取决于联合国是否会同意南洋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想必美国、苏联、英国、法国都会对此进行慎重考虑。

如果南洋不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那么他们未来想要在印度洋和中东地区有所建树,必然会受到南洋的各种要挟。

因此,对他们来说,只有将南洋拉入联合国,届时才可以裹挟南洋在中东采取一些行动。

至于让南洋成为常任理事国,四国即使再不情愿,权衡利弊四国最终还是会同意的。

然而,就在南洋积极筹备申请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关键时刻。

世界上突然发生了两件极其恶劣的事件,这使得南洋入常的谈判不得不被迫终止。

这两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