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贩钱海外,云南攻势(1 / 3)

加入书签

“此番涉案的私钱铸造者共有十三人,他们往日的私钱行销范围则覆盖大半个南直隶。”

解学龙拿着奏本向刘升汇报导。

事实上,关于此案的各种文册、报告等,已呈送至刘升案头。

如今又当面汇报,是为了方便君臣即时讨论案件中的一些问题。

这不,刘升了解了汪恩文等十三名私钱铸造者的背景后,便产生了一些疑问。

“这十三人基本都是不小的地主,有的祖上甚至是前明官绅,甚至有表面是书香门第的。”

“按理讲,这些人不论是种田,还是经商,收入都不算少,为何要会选择铸造私钱?”

“私钱的利润很高吗?”

听了刘升这番话,几人相互看了眼,还是国库司郎中易应昌做出了回答。

“回禀陛下,据臣所知,私钱利润确实要比种田收租高些。”

“至于说与经商相比,就要看做什么生意了。事实上,这些人其实就是把私钱当做一门生意去做。”

“大多数生意若做不好,便会赔本。但私钱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不过,论赚钱,私钱其实在国外赚得更多。”

“朝鲜、日本以及安南、缅甸、南洋诸国,或不铸钱,或本国钱币被百姓弃用,多以我国钱币为主。”

“所以,若将铜钱贩往海外,获利将数倍于国内。”

“当然,铸私钱者若想贩钱海外,须得出货足够大,且与海商有关系才行。”

刘升有些惊讶。

他穿越前虽然看了不少明朝小说。

却是头回知道,明代的私钱商人竟能将生意做到海外去!

且从海外赚的钱比国内还多!

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这倒也让他进一步明白,为何之前私钱如此泛滥了。

因为朝廷铸造的钱币不仅要够国内用,最好还有“外汇”的份儿。

不然的话就不够用。

如大明这种在财政方面一塌糊涂的朝廷,多半是意识不到这点的——或许有的大臣知道,但未必会跟皇帝说;即便有人说了,问题也未必会得到重视和解决。

所以,从一开始,大明官方铸造的钱币就是相当不够用的。

这就给了私钱产生并泛滥的机会。

除此,刘升还联想到另一件事。

“既然私钱贩往海外能获得不小的利润,为何朝廷不接过这个生意?”

听刘升这么问,除白晓生外,解学龙、苏观生、易应昌皆愕然。

他们虽知刘升倡导治理国家需不耻言利,可听刘升想要抢私钱贩子的生意,还是很惊讶。

回过神来。

易应昌道:“前明官府铸钱尚且不够国内所用,自不会考虑贩往海外。”

“再则,前明朝廷不重商贸,与海外诸国从无商贸往来,便是能铸造多的铜钱,怕是也不会做此想。”

刘升一笑道,“前明不能做,咱们大崋却能做。若能让周边诸国都以我大崋铜钱为民间主要货币,日后便可以钱币影响该国民生,进而威慑该国。”

三个出自前明的大臣再次呆住。

等回过味儿来,都不禁面色古怪。

只觉得这位大崋开国皇帝实在太阴险了,竟能想到通过钱币影响他国。

易应昌是几人中对财政懂得较多的一位。

他想了想,还是提醒道:“陛下,即便朝鲜、日本等周边诸国皆用大明铜钱,想要以此对该国造成严重影响怕也颇难。”

“这些国家虽用我国铜钱,却也用()

金银。尤其是大宗交易,基本都以金银为主。”

“用铜钱者多为小民——即便小民用钱困难,恐怕这些国家的朝廷也不会在意什么,甚至会趁机推行本国制钱。”

刘升笑容不减,问:“如果将我国银币也推销到周边诸国呢?他们会不会舍弃银锭、碎银,转而习惯上我国银币?”

易应昌皱眉,不解道:“我国白银自用尚且不足,如何能推销往海外?”

刘升听了有点失望。

“易卿竟想不明白此间关系吗?咱们的一元硬币用银不过七钱二分,即便拿到海外,不当一两,只当八九钱,也是赚的。”

“事实上铜钱也是如此,我国铜自用不足,但若将铜钱贩往海外购铜,运回来铸造成更多铜钱,再销往海外。”

“如此循环往复,自然能将周边诸国的铜、银乃至黄金,都慢慢地赚过来。”

这番道理刘升讲得简明易懂。

不仅易应昌听明白了,就连解学龙、苏观生、白晓生也听明白了。

说到底,还是他们没有真正习惯将经商之道用在国与国之间。

其实这个道理还能推广到更多方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