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连抄十二家!公开处刑!(1 / 3)
次日。
刘升让马金水派出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讯风营亲卫,伪装成游商、旅人进入舞阳县城侦查。
同时,一哨骁骑营亲卫以及两哨胜捷营亲卫散在铁山集周围巡弋。
为的是隔绝铁山集和舞阳县城的通讯,尽可能延迟县城那边得知义军控制铁山集的时间。
刘升则带着剩余亲卫及常备军,一户户地抄缴铁山集矿场主的家。
这一抄缴,刘升才知道赵、杜、柳、刘、肖五个最大矿场主的铁矿,就在后面的铁山上。
其余七家的铁矿,也离铁山不远,属于铁山矿脉的“根须”。
这时刘升才记起来,后世探察过,舞钢铁矿储量似乎高达八亿吨。
铁山这一片,属于其中最好开采,铁矿最富集的地方,已被开采了数千年。
再往南边、西边取得各个山岭中、地底下,还有更多铁矿,只不过没这边集中和好开采罢了。
这些矿场主们能坐拥铁山,可不只是贿赂了矿监及铁场督办官员那么简单,各自在县衙、府衙,乃至布政使司衙门,都有一定的人脉、背景。
各家每年能出产多少铁料,刘升暂且不知晓。
可从各家矿场、仓库抄缴得来的铁料数目,却已经让刘升眉开眼笑了。
义军人手足够,仅用三天,便将这12家的铁料、钱粮都抄缴干净。
共计抄缴得精铁八万七千多斤!
倒是生铁、熟铁没那么多,生铁仅有47万斤,熟铁也只有16万斤——都是五炼以下的民用熟铁。
虽然从12家抄缴的铁料加起来也没比官办铁场多太多。
可别忘了,官办铁场是差不多积累了三個月的存货,本是要押解送往京城等地的。
这12家却都有各自的买卖渠道,只要利润合适,产出的铁料都会尽快卖掉,所以存货相较于各家产量,并不算多。
生铁、熟铁数量较少,同样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生铁用量最大的是铸造大炮,如果民用,基本都会锻炼为熟铁。
通过对各家的审问得知,这里产出的熟铁,供给大明境内的其实是少数,大多数都打造成铁锅,销往北方草原,或者销往海外。
大明铁锅在当代海洋贸易中也是一项著名货品,利润颇丰。
至于说精铁,则是卖给各地官军、乡兵、乡勇,乃至匪寇、反贼。
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钱,他们就敢卖。
所以,铁场产出生铁后,都会尽量锻炼成熟铁乃至精铁,留存很少。
义军抄缴的这47万斤生铁,出炉最长不超过半个月,大多数出炉不超过十天···
除此外,义军还从这12个矿场主家中抄缴出黄金五万三千八百两,白银七十八万两。
抄缴出的粮食也挺多,加起来有一万三千多石。
之所以囤这么多粮食,一则是因为这些矿场主本身都是地主,最少也拥有一千亩田地。
二则是因为他们都养着很多炼铁工匠和矿奴,作为矿场监工的打手也不少。
这12家矿场上的炼铁工匠,不论是被雇来的,还是卖身的,都被义军强行收编。
最后一统计,竟然高达三千余人!
这个数字看着挺多,可平均到12家矿场,也就每家两三百人而已。
须知,此时南方大规模的民营铁场,最高记录可是拥有两千多名炼铁工匠的。
一个铁场几百人,只能说很普通。
就连旁边的官办铁场,都有五百多个工匠呢。
各家消耗粮食的除了炼铁工匠,还有矿奴。
义军从12家的各个铁矿中共解救出矿奴六千余人!
其中,从杜家矿场解救的矿奴最多,高达八百多人。
赵家的矿奴也不少,有六百多人。
这些矿奴被解救出来后,刘升没有一股脑放他们离去,而是先将他们分散在十个营地中看管着。
义军提供一日三餐,虽然只有一顿干的,却能让他们勉强吃饱。且顿顿都有点油水、肉沫,颇为养人。
这样的饭食,他们在矿上吃不到,到外面去了更加吃不到。
所以,尽管被义军关到营地中看管着,却没几个人急着要走。
当然,这也和义军掌握着武力有很大关系。
最后,从这12家俘虏的监工人数也不少,共有1500多人!
如果算上各家的护院、男仆,这12家矿主大概掌握了两千多“兵马”,绝对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可惜的是,义军来时,12家的监工(打手)仍需留在矿上镇压矿奴。
再加上矿场主本身的妥协秉性和侥幸心理,便轻易被刘升拿捏,任由揉搓。
随后更是在数日内尽数被抄家、俘虏,毫无反抗之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