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早有准备(1 / 2)
浩浩荡荡的流民大军,朝着朔州方向涌去。
作为必经之道的平阳县,家家户户闭紧门窗,通往武都县的大道上平坦无阻。
平阳县令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巴不得赶紧把这些流民送到朔州去。
如此动静,自然瞒不过云州方面的眼睛。
此刻,朔州刺史府内,崔三论正在给牛锦一等年轻官员授课。
顾南夕重用年轻学子,好处是这些学子敢想敢做,充满冲劲,不被官场上的陋习所捆绑。
坏处就是这些年轻学子的治理经验还是太少了,容易冲动行事。
崔三论的到来,就极大地补全这块短板。
崔三论坐在椅子上,底下是一众聚精会神的学子官员。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如何平抑物价。其中,粮价是最关乎百姓的一条。”
“大周立国之初,开宝四年,市面上米贵,于是官府硬性定价一斗米七十钱。”
崔三论把视线投向底下的一名学子,方才他提出,要在云州朔州固定米价。
“但这个定价过低,如果以这个价格把粮食运到京都去,粮商会亏死。这就导致根本没有人往京都运米。”
“城里原本储藏的米也不肯出售,黑市上米价越来越贵。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如何做?”
提出固定米价的学子,不好意思地垂下头。
他原本以为自己提出来的这个决策是万无一失的,却没想到,原来早就有前人试过了。
这么久远的事,牛锦一等人根本就没听说过。
他们在书院里虽然学过各种文书,历史上的政策,但看的都是大方面,很少聚集到实操以及粮价这种细微之处。
牛锦一目光闪闪:“打击囤积居奇,树典型,问责相关官员。”
崔三论摇了摇扇子:“当时,周太祖也是这样做的。但直到十月,米价依旧没有降下来。”
牛锦一和同伴们面面相觑。
见他们没有其他的想法,崔三论继续道:“后来是组织了十万石江淮米,运输到京都,这才缓解了危机。等到运河修好后,每年漕运高达五百万石。京都储粮丰富,粮价才大跌。”
“等到周太宗端拱二年的时候,每斗米市价最低达到十钱。”
崔三论又抛出来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但谷贱伤农。农人忙碌一年,种的粮,去掉税收,再换成钱财,甚至不及商人一个月的利润。这就导致越来越没有人愿意种田。如果是你们,你们该如何解决?”
牛锦一人冥思不想,还没有想出头绪,就见有人来报。
“大股流民从河中郡方向,进入朔州。”
崔三论当即下课,让大家赶紧去处理政务。
对于这些流民,朔州从上到下,早就做好了应对。
县城大门,架起几个铁锅,熬煮稀粥。
这些粥很稀,只能保证人不会被饿死,想要吃饱,是万万不可能的。
在粥棚旁边,则设有专人负责登记。
流民们原本是何职业?是种田的,铁匠还是木匠?
经过简单的测验核实后,再分配到相关的工厂。
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二来也可以避免同乡,甚至同家族的流民拧成一团,增加治理难度。
至于没有特长的一部分,会派去朔州的矿山,另一大半则会被派去云州。
云州的基础建设被破坏得很严重,再加上幽云十六州以及中间的一大片草原都被纳入云州范围。
整个云州的城市建设规划,都要从头开始。
王子庭和朴昌一直带着人在重新测绘云州土地。
草原上也是有矿产的,尤其是露天煤矿。
那么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就要把这些矿产考入在内。
第五版云州城市规划图,已经通过了顾南夕的批准。
但由于建筑规划太过庞大,顾南夕决定采取边建设,边发展,边规划的方案。
这么一大批流民,足以补充云州的劳力。
原本一切井井有条,但来了一股红莲教的人后,救灾秩序就被打乱了。
“大人,那些红莲教的信众聚集在天龙寺,每天都会派人去抢夺米粥。”
牛锦一眼神里闪着怒火,这群红莲教徒实在是不知好歹!普天之下,还有哪个地方能像朔州这样,愿意收留他们?
牛锦一朝顾南夕告状:“他们不敢在县衙门口捣乱,就沿途拦截领粥回去的流民。如果愿意加入他们,就只需上供一半的口粮。如果不愿意,不仅会被抢走口粮,还会被暴打一顿。”
顾南夕皱眉,正常来说,只要给这群流民一条活路,他们很难拧成一股绳。
“有派人去打探过吗?”
牛锦一更生气了:“雾渡县派人去过了,对方要求朔州按照大周的政策,对有度牒的僧众,免除徭役,免除税收。允许红莲将在朔州传教。”
顾南夕眨眨眼,不太理解这话的意思:“度牒?这不是佛教僧人才有的吗?”
牛锦一:“他们说红莲教是属于佛教的一个分支,他们拜的红莲娘娘是金蝉子的生母。”
离了个大谱!
人家佛教知道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