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李曾伯无米之炊(1 / 2)
皇帝当场发怒,这才止住了殿上诸臣的争吵,各自归班。
理宗将手一指,指向某臣道:”你说!“
大家定睛一看,皇帝点的是李曾伯。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
李曾伯有“知兵”之名,所到之处皆有治绩,为南宋名臣。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他阅历古富,多在地方与军中任职,现为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他的在朝,能给皇宋一个支撑。
李曾伯出班奏道:“回陛下的话,当务之急,是探查鞑军动向,安排军队迎战,作好守城准备!”
理宗点头道:”依卿所见,该当如何处置?“
“臣以为,当紧城防、增援兵、选兵将!”李曾伯提出三策,就是说要加固各地城防,召援兵入京,还有组织军队上阵迎敌等等。
理宗大悦道:“卿实属老成持重,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他一言而决,声音如炸雷般落入丁大全与他的党羽耳中,让他们惶惶,至于朱貔孙和饶虎臣等则面有喜色。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李曾伯掌权,意味着丁大全失势,换作是以前,皇帝一句“交给丁卿来办”,则表明了皇帝对丁大全的放心。
事情就此定了下来,大老板拍板,给李曾伯加了参知政事衔(俗称大参,即副相)和同知枢密院事(正二品高官),文武双肩挑,由李曾伯全权负责处理鞑军入侵的应对之事。
照理来说,鞑军入侵在即,所有的人都应该打醒精神,齐心协力,全力备战,方有一线生机。
可是就有人不这么想的!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
李曾伯知道大宋朝军队实情,委实烂到了极点,想一时间让军队脱胎换骨是不可能的事。
他点手指头,近着京畿的军队能打的不外乎是吕文德军、高达军和赵葵军,因此他写信和发公文向三者求援。
但他的希望落空了,吕文德回信说他正遭遇鞑帅兀良合台的猛攻,勉强支撑,无力增援,请求免调军队。
赵葵复信,很客气,但他表示说鞑军舰队正往建康而来,他必须集中兵力防范,无法帮助李曾伯。
只有高达派出了五千援兵回京,说他也受到了蒙古宗王拔绰的全面进攻,拔绰稳扎稳打,寸土必争,不计牺牲,给高达很大的压力。
孛儿只斤·拨绰,生于约1220年,又译不者克、哈必赤。祖父成吉思汗,父亲为拖雷,母亲为乃马真氏。长子薛必烈杰儿,托雷育十一子,拔绰排行第八子庶出,简称八王爷。
拔绰自小就亲近大哥蒙哥和四哥忽必烈,跟随他们习武学文十分骁勇善战,他勇力过人,力可折断牤牛双角,是睿宗托雷诸子中武力值最高强者,拨绰乃忽必烈的死忠粉,这次忽必烈与张柔走水路出击临安,余下军队由拔绰指挥,他与高达对耗,拖住高达。
如此一来,李曾伯寄予厚望的三路雄师仅得五千军回援,是为杯水车薪。
李曾伯十分不满,他对李杓抱怨道:“吕文德与高达遭遇敌将猛攻,乃鞑军牵制之策,不足为奇,他们确实无力。赵葵久居建康,掌管军队,又有雄城之险,京师告急,却不回军增援,枉为国狗也!”
“国狗”是宋人对赵葵的赞扬,除了国狗赵葵,还有国虎,国猪,即孟珙和赵葵的兄长赵范也。
当年襄樊找人防守,朝廷选来选去,选了个赵范当主将,为京湖制置使,负责防守襄樊,结果失守,之后宋蒙两军长期在襄樊混战,襄樊时得时失,造成了宋朝战略上的极大被动,之所以苦撑不倒,幸亏有良将孟珙的补救。
后来人们认为襄阳失守是理宗朝军事失败的开始,毕竟百年襄阳自公元1134年被岳飞收复后,襄阳一直在鞑军面前屹立不倒,直至赵范为帅方才失守,影响深远!
时人评价曰盖自岳飞收复襄樊百三十年,生聚繁庶,城高池深,甲于西陲,一旦灰烬,祸至惨也!
民间有云:”襄阳重要,朝廷若不派只虎去守,至少也派条狗去守,偏偏派了头猪!“
京师危机,赵葵难道不知道吗?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但李杓如是认为:“赵相公绝非这样的人,只怕建康军队乃银样镴枪头,派不上用场,赵相公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曾伯一下子就楞住了,他呆呆地望着儿子,末了长叹一声,摇摇头!
是的,在大宋朝掌军,你要是勤奋练兵,那你就完蛋了!
朝廷重文轻武,武将要是深得军心,练出精兵,必遭朝廷疑忌,轻则调职,重则丢官入狱。
不要以为朝廷光是疑忌武将,文官掌军,同样逃不掉朝廷的怀疑!
尤其是当年赵葵曾为右相兼枢密使,位高权重,他出镇建康地方,地位显赫,建康重要,为了朝廷放宽心,必不会对军务上心,而是敷衍了事,此乃自保之策也!
因此,当李曾伯欲调建康军队,他非不愿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