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节 令人痛心的攻城战(1 / 2)
孟之祥带兵,向官兵们贯输铁血精神,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每每冲锋在前,因此部下将官普遍敢战。
道理很明显,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部下要是不敢战,招致孟之祥这个上官的白眼与敢战同僚的奚落,就不用在孟之祥手下混了。
更何况,手持凶器,杀心自起,杨怀远打过仗之后,对自己完全有了信心,他根本不惧鞑军。
但他摇摇头,放弃了出城厮杀,给鞑军迎头痛击的诱人想法,下令道:“关闭城门,无令者不得出战,严防死守!”
当城门关闭,吊桥升起来,还滞留在城外,来不及进城的民众脸露绝望之色。
他们有的跑步,家人孩子坐在驴骡上带着走,而后面的鞑军骑兵已经追上来了,很快惊叫声、惨叫声传出来。
看到鞑军在城下肆虐,祸害民众,让城上守城的军人与壮丁混不是滋味,十分恼火:“顺庆府往北都是宋军的地盘,先不论他们抵抗与否,为什么不预警!”
军民手执弓箭,但无人攻击。
因为鞑军行驶迅速,向他们射箭很难命中。
他们冲至城下,向着城里放箭。
“嗖嗖嗖……”箭矢如风,射进城内,射在了城墙上,射中了房子,钉在街道上,军民们忙找地方隐蔽,用盾牌抵挡。
鞑军并不奢求伤敌,只想给城里造成混乱。
城里军民心绪紧张,但守城的秩序已经建立起来,井然有序,大家按部就班,城头有军民防守,不断地将防御物资送上城墙,而主要街道上都有军人与民壮驻守,导致一些贰心者及地痞流民大失所望,他们恶狠狠地盯着那些人,只能蛰伏。
鞑军大部队杀至!
人一过万,漫山遍野,看鞑军的骑兵密集,步兵黑压压遮蔽地面,直达天际,还有大量的宋人被驱赶着上前,他们哭哭啼啼、叫着喊着,向顺庆府城靠拢。
这些宋人,将沦为炮灰,他们将象绵羊一般地被赶上前送死,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去填塞护城河,清除通往城池的路障,乃至于登城攻打……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得城上守军浑不是滋味。
杨怀远想起了把弟孟之祥与他们说过的话:“鞑军是人,没有三头六臂,也会受伤,也会死,我‘中国’人口众多,只要军人敢战,民众敢反抗,鞑军岂敢小看我们,怎么可能夺下我们的地盘,奴役我们!”
现在鞑军就是在奴役着宋人,恶狠狠地驱赶他们上前送死,而他们宁可白白地死去,也不作反抗!
这时,无论是杨怀远与一众官兵都记起了孟之祥的话:“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能跪着生!”
他们抓紧了手上的弓箭,当那些宋人过来时,无情地放箭射杀他们!
如果放他们过来,当他们清除了障碍后,将会有更多的宋人死掉,这座城也不能幸免于难。
让人绝望的是,过来攻城的宋人不断地倒下,但不断地被鞑军从远处赶来,显然很多地方失守,或者,是投降!
那些宋人堵塞了顺庆城下的护城河与鹿岩障碍物,很多人被城上宋人射杀,而鞑军军队无损。
令人气愤的是来做填沟壑的宋人当中有一些是体格强壮的男子,要不是官军,要不是厢军,又或者是乡兵民壮,却这样毫无价值地死去。
不仅如此,围城的所谓“鞑军”鱼龙混杂,看他们的衣着装束,有蒙古人、女真人、西夏人、契丹人、西域人和汉人等各个人种,特点就是蒙古人少,汉人居多!
此时此刻,这些为虎作伥的汉人在城下耀武扬,他们叫嚷着要城里投降,否则杀光城里人。
兄弟阖于墙,同室操戈,实在令人痛心!
鞑军兵围顺庆府,当晚就点起灯火,由被俘的大宋民众制作攻打大宋顺庆府的攻城器械,一片光亮,斫木之声不绝于耳,令人震撼。
一夜无事,第二天,鞑军径直攻城,他们只是打造了少量的长梯,其余的攻城器械无多,就敢上前攻城!
其实就是城下军队放箭压制城头,然后架梯登城。
那些鞑军,甚至直达城下来放箭,气焰嚣张。
宋军自然不会惯着他们,以床弩反击,射杀城下敌军。
床弩杀伤力威力非凡,甚至一串二,一枝床弩同时射杀二名鞑军。
当鞑军一停下马匹时,在宋军的弓箭射程范围内,宋军毫不犹豫地放箭攻击,鞑军纷纷掉落马下。
所以说,鞑子也是人,当宋军以准确的射击把箭矢射向他们时,他们赶快打马溜走,不敢再在城下逗留,威风也被杀了。
守城宋军作战果敢,即使是充当炮灰的宋人们哭声震天,也被守城宋军毫不留情地射杀。
因为,在他们先前的训练中,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手软,会导致自己、战友、民众处于危险中,他们学到了一条要律:自家的安全第一!
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战友与民众,胜利才有保证。
当炮灰们沿梯而上时,城头的檑石木块瓶灰金汁雨点般地落下,在梯子上的炮灰如同落叶般被砸落下来。
宋军洒落火油在梯子上,用火箭或者火把把一架架梯子给点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