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 养猪(二)(1 / 2)

加入书签

孟之祥与刘珊妤等诸人下了马,与乔掌柜见了面,他们事先约好一起来视察即将投产的养猪场。

看到刘珊妤跳下马,动作矫健的样子,乔掌柜脸一抽,不敢再看。

他听闻孟之祥喜好长腿大脚女人,现在看来确实不错,以后可以找些漂亮的长腿大脚女人,到时候送给孟之祥。

乔掌柜借了不少钱给孟之祥,后来干脆炒股炒成了股东,也入股了孟之祥的养猪场。

他目光独到,发现孟之祥的理念先进,思维不同寻常,他的生意,看不出有什么亏本的地方,且孟之祥此人慷慨大方,舍得分红,乔掌柜遂果断入股。

他昨天已经来了,在养猪场转了大半天,发现猪的状况良好,更坚定了他继续投资的信心。

孟之祥与乔掌柜打过招呼,在钱大忠和耿老头的陪同下开始参观。

进入场区,但见得一排排的猪舍与房子井然有序,间隔道路,道路两旁都种了树木和花草---如此增加了预算,为此事钱大忠与孟之祥发生争执,当然胳膊扭不过大腿,按孟之祥的要求去完成,如今花草树木生长旺盛,有的猪粪肥料,不长得高才怪。

结果,场区看上去非常美观,让人心情愉快,进出的员工们身穿制服,脸上带笑地向孟之祥等人作揖问好。

在他们面前,树立着大大的地图和告示牌,显示出养猪场的工作区域和操作流程。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进出场区的道路按功能划为四个出入口,一个是主出入口,供人员和生活物质进入的,两侧分别设有值班室,沐浴室,消毒室和更衣室等;一个是专门进饲料的,从外面进来的饲料原料只能进入到加工仓库的门口,经过加工后的饲料再由另外通道送到各个生产车间去;第三个是出栏猪的专用通道,肥猪仔这个消毒后,在围墙的外边被接走;第四个是排出各种污物的,包括各种粪便和垃圾。

每个出入口的大门口都设有专门的石灰消毒池,喷洒点燃的艾草熏陶,车辆和人员进出都要经过消毒。

就连道路也有标明,分为人行道、饲料道和运猪、运粪道。

耿老头感慨地道:“内外分离,按规章制度管理,实在是高明啊!”

他以前养猪场,出入口就一个,进人、物资和猪,出人、物资和猪,都是一个口,现在则四个口,分开管理,按制度办事。

为此,他们甚至还专门开了一个扫盲班,请来先生,对雇员们进行了培训。

各场区人员流动受到管制,不能随便串班,更是谢绝外来人参观。

如孟之祥和乔掌柜这些大老板来,也得换上了干净的白大褂、白帽子、棉口罩和更换长靴,经过艾草熏陶、洗手后方可进入。

这四件套正是出自孟之祥的设计,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正规,象间大企业,而不是小家子气。

这养猪说好吧,也很好,养得好的,利润确实丰厚,不愁销路,毕竟有点钱的,谁都要吃猪肉。

以前宋人不喜欢吃猪肉的,后来苏东坡来了一轮教育,他被贬官,没钱吃宋人喜欢吃的羊肉,只能吃猪肉,而当时猪肉销路不咋地,他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教给民众东坡肉的做法:“净洗铛,少著水,此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不懂得制法),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群莫管”。

之后,加上加上养殖技术的发展,宋人才渐渐喜欢上吃猪肉。

猪也不是那么好养,常常早上好好的,下午就奄奄一息,一个猪瘟袭来,全场的猪甚至死光光。

而象“丰顺”养猪场这样管理,哪怕是外行也看得出来,比其它养猪场要安全多了。

进入猪舍,扑鼻而来的是难闻的猪粪臭味,让孟之祥和刘珊妤都皱起眉头。

而对于耿老头和见过世面的乔掌柜来说,这味道比其它养猪场要好得多了,不那么地冲。

猪舍里面是一排排的猪栏,雇工们忙着倒料、喂水,巡视和铲粪。

这就是生产区,各种猪舍的分布经过安排,分为三个部分,即种猪区、仔猪保育区和生长育肥区。中间用绿化带隔离,种猪区再细分为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等几个部分。按照不同的生理阶段,将猪安排在不同的猪舍。

在各生产区间,都有厚厚的台账簿,用来记录每一个时期的情况,相当完备,实行了数据化管理,将来会成为养猪资料。

耿老头特别作了介绍,但他心中在想着以前的管理全靠经验,象他这样的专业人员就非常吃香,而现在孟之祥这样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削弱了他的作用,只要经营下去,就能够培养出一个团队来,非同小可。

根据资料,本养猪场计划年产1000头肥猪,现有存栏公猪4头,生产母猪103头,哺乳期仔猪827头,目前还没有保育期的猪和生产育成猪,正在努力中,势头很不错。

猪种属于华中型的猪,即原产地是华中湖南宁乡,这种猪早熟易肥,生长发育快,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适应性强,耐粗饲。

半年就能够长到八十多公斤,成年猪体重达一百五十公斤,两年的母猪就有一百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