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1 / 2)
他让东亭将资料递给乾隆与这几人阅览。
永瑞办正事,自称也变了,“上边是硕亲王府这多年的罪证,本王已经找到你们一家子证据了,说实话,银子贪污过大了,祸害了好几家百姓,本王按律算,结果是抄家问斩,夺爵充公。”
“这中间,皓祥你与你额娘是无辜的,毫不知情,本王就想来问一句,你要不要让你额娘与硕亲王提前和离,只有这样,皇阿玛日后处置时,才不会牵扯到你们母子。”
康熙雍正他们看着这一条条证据,条理分明的数据,逻辑缜密,一看就是下了功夫,听他果决下辣手,毫不手软,还能想起提早让皓祥脱身,恩威并施,赏罚有度,不错,确实证据确凿。
他们俩任帝王,内心对永瑞更满意了。
“岂有此理,竟敢混淆血统,实在是大逆不道,假世子还无媒苟合,与真格格孝期厮混,不当人子,毫无孝悌之道。狼子野心,还将手伸进了军备银钱,祸害朕的军队,真是不知死活。”
乾隆本来随和的面容陡然阴沉下去,眼底泛着冷光,插手军饷,这是动了他帝王底线。
永瑞坐在他身边,缓缓而笑,递过去一个杯子安抚道,“呐,阿玛不高兴了,砸个杯子发泄下闷气,儿子听吴公公说您生气了就爱砸东西,养心殿成日噼里啪啦的,儿子财大气粗,不怕您砸,气大伤身,杯子哪有您的身体重要。”
他就看皇阿玛以后还好意思当着他面摔杯子吗?多浪费的~~
康熙和雍正眼神嫉妒,盯着乾隆猛瞧,他们那会儿怎么没碰到这么个孝顺儿子?乾隆这个不着调的,凭什么拥有这等孝顺的好儿子?
乾隆也不好意思了,到底情绪被儿子安抚了,心情舒坦了,出言狡辩道,“子瑞别听吴书来那狗奴才乱话,阿玛向来脾气极好,素来不发火,怎会性情焦躁?还摔杯子。不可能的,不是阿玛干的。”
一脸认真的“这青花瓷盏多好看,砸了多可惜,咱可不兴砸着发泄。”
身侧的吴书来连忙知机的笑了笑,轻轻打了打自己个儿的嘴巴子,满脸堆着懊恼,“瞧奴才这张嘴,一天到晚的胡说八道!万岁爷向来脾气温和,从没有砸杯子呢!是奴才酒后失言!郡王爷莫要当真!”
永瑞面上挂笑,就看着吴书来演戏,眼底一副阿玛您说得对,儿子也这么觉得。
身后的康熙看着他在乾隆面前,如此生动的表情,与对他时的天壤地别,不知怎地就不太舒坦了。
雍正和老八内心对乾隆鄙夷不已,摔杯子数你溜,还不认账?呵呵~还素来不发火,这是说的谁?
皓祥也就是老十,这时看完证据,也知宸郡王完全可以直接将证据放到乾隆跟前,到时候自己和额娘只能听天由命了。
今日能来主动蹲他,又叫来乾隆,这何尝不是变相的为他求情。
于是站起来一拱手,“谢宸郡王照顾,奴才感激不尽,这就听您的,回家就处理。”
若非宸郡王心善提前告知,便宜娘和他,估计也要受牵连,即使有四哥他们照顾,但现下是乾隆年,对上弘历,他们几个是不可能赢的。
不管宸郡王如何打算,这人情他接的心甘情愿。
永瑞笑了笑也不吭声,又对乾隆说起,“儿子准备一举拿下硕亲王,他家总共有四十六万一十一两银子,全充入国库。”
这话一出,雍正乐了,亲孙孙有讲究了,一丝一毫都没错漏,是个勤俭持家的,不是弘历那种大手大脚的败家玩意儿。
康熙和雍正老八老十,则略微担心宸郡王遭了乾隆猜忌,瞟了一眼,就看到乾隆眼底闪过的笑意,三人登时一怔,这是不防备?
乾隆没复杂心思,与永瑞相处时日越长,就越发明白儿子的与众不同,想要的会开口,不喜欢会拒绝,真诚坦荡,给他一种当阿玛的乐趣。
永瑞这会是为大清计,不论以皇帝身份,还是阿玛身份,他是绝不会忌惮儿子,如同儿子信任他,所以毫不保留的将事的前因后果,以及越俎代庖,处置办法也说了一通。
实则约他来见面,本身就是征求他意见,他不同意,儿子定会听话停止的。
永瑞知道自己刚把皓祥铁饭碗砸了,了解以前的皓祥很有真材实料,很是珍惜人才,开口道,“皓祥的话,听闻他素来喜欢西学和游记一类的书籍,若是愿意,儿子不久以后会用他,让他拿着这笔银子,去高丽岛国等地换一下换粮食。”
“大清再多建几个储备粮仓,若再遇到前几年多地大旱,官方放出粮食流通,也没等丧良心的敢趁火打劫,粮价不上涨,老百姓总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等以后立了功,阿玛到时再给皓祥赏个爵,也能让他体面,养家糊口,赡养老母妻儿。”
乾隆摸了摸他的头,叹了口气,儿子还是那个一心仁善,赏罚有度的好孩子,听闻此前与皓祥有摩擦,也没故意趁机报复,还今日叫了他出来,是想私下与他通个气,不愿连带到无辜人。
处事公允,心胸豁达。
康熙和雍正则更觉得永瑞见识不俗,谋定后动,或许该考虑让弘历如何提前下台。
乾隆不由觉得身体一冷。
皓祥也就是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