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十年(1 / 3)

加入书签

孙承宗在王言这里呆了两天,两次偶遇过来看大外孙子的魏忠贤,两人对喷。

孙承宗骂魏忠贤不是东西,大明有今天都是他败坏的。

魏忠贤当然不能认,相反他觉得自己功劳甚重,咒孙承宗早死早超生。

两人恩怨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孙承宗不服魏忠贤,被这老王八来了个杀鸡儆猴给捅咕下去了。真杀当然是不敢的,毕竟孙承宗是帝师,还是东阁大学士,更是一派山头的大哥,位很高、权很重。要是当初魏忠贤弄死了孙承宗,说不得一票文官就直接行谏事了,别说魏忠贤,朱由校都自身难保。

孙承宗就是怨魏忠贤不重大局,他在辽东干的好好的被挤兑下去了,耽误了多大事儿啊?别的不说,最起码的在他手下,绝对没有王言这么一个反贼出头的机会,对大明整体大局的影响就别提了。

王言不知道孙承宗抱着这个想法,事实上若王言在孙承宗手下说不得升的更快,只不过孙承宗老成持重,对手下拿捏的比较狠,兵变的时候容易生一番波折,所需的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孙承宗走后,王言又没什么事儿了,恢复了往日那般清闲。

这都过一年了,他对手下的掌控又重回巅峰,原本的那些人不是交了兵权养老,就是被找到借口军法从事。文官还是那样,王言没动他们,等以后慢慢算。

往年冬天整个辽东基本上所有的项目都会叫停,但今年由于抓了不少后金的旗人,以及朝鲜的男人,一些要命的活都是这些人在做。

如此,时间到了十二月,这是历史性一月。

这天,王言在将军府中抱着没人疼的二丫头正稀罕呢,有小丫鬟过来禀报说是王明找。捏了捏瞪着大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他的,二丫头的小鼻子,把她递给了身旁的奶娘。

来带前院书房,王言坐下道:“说吧,什么事儿?”

“大人,前边传来消息,八天前陕西甘州卫今甘肃甘州哗变,一个叫李自成的杀官造反。纠集了一批兵马南下,似是想要往汉中投奔王左挂。”

王左挂王言知道,崇祯元年就在陕西扯旗造反,声势挺大的。但是好日子明年就到头了,没干过大明正规军,投降了。然后这小子不老实,还想再干一把,因为行事不密,被砍了。

“因为军饷?”

“对,说是欠了四个月。”王明幸灾乐祸的笑道:“而且那个参将还克扣不少,这次直接就被弄死了。”

凡事就怕比,自从王言上位,吃香喝辣不说,饷银更是十足十的月月发,而且还张乐不少。再看看别的地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大家都是边军,很难不乐呵乐呵。

点了点头,王言道:“行,我知道了,下去吧。”

“属下告退。”

王言自顾坐在椅子上,一手撑着脸,一手在桌子上无意识的敲打。

原本李自成是因为后金兵临京城,他所在部队被派去支援勤王,行至半路闹饷这才杀官造反。

现在王言来了,挡住了后金南下,但跟那个关系不大。毕竟该没钱还是没钱,该搂银子还是搂银子,就是他扇小翅膀把李自成给扇没了,也还是会有张自成、刘自成出来。

事实上自天启七年开始,兵变,起义就屡见不鲜。北方更是大部地区干旱,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仍然上下其手的捞银子,能好就怪了。

在明末农民起义之初,一帮子种地的是干不过那些正规军的。哪怕废弛已久最垃圾的京营,打他们都跟玩儿似的。在一段时间之内,确实是把这些农民镇压了下去。

但问题根源解决不了,压下去也白废,毕竟那么多活不下去的农民在不断的加入。而且在同正规军的对抗中,活下来的人也有了战斗经验,再加上一些投靠农民军的正规军,战斗力也就上来了,如此越来越强。

这帮子农民军,最大的特点是流窜。这边打不过,就换个地方干,总是能保住有生力量的。

像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打这帮农民军跟打孙子似的,撵着揍。但出了他们的地盘就不再追了,转而换到另一个地界的人头疼。而大明也不尽是如他们三个那般能打,总是有拉跨的。农民军被撵的到处跑,就这么东一枪,西一枪的打起来的,最后才一路干到了京城,灭了大明。

李自成这把起义,未尝没有王言的影响。王言的事是瞒不住的,就是瞒,也难免会有知道实情的大臣透露出去。毫不夸张的说,除了安心种地,五里之外的事都不知道的农民,王言的名字人尽皆知。就是最南边的人,以及周边势力都知道他,说一声传奇不为过。

同样的,王言的成功,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大明的虚弱。毕竟没有人会甘愿看到家贼逍遥,有能力早就干他了。这也给了很多人一些不同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做下一个王言……

所以同历史比起来,现在的文武官员对于大明要更加的不当回事儿,尤其军中兵变造反之事确比原本多上不少。

当然这些东西跟王言关系不大,反正没有人敢来撩拨他,自顾安心发展经略北方就完了。他对大明最大的帮住,就是老老实实的在关外呆着,不掺和关内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