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商议西北战事(2 / 3)
,这场战争必定会取得胜利。”
大都督冯三秋自信的保证,大华皇家陆军,必然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次军事行动之后,还能为当地赚到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修通之后,肯定是赔本。
导致朝廷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修建沉广铁路和徐蓉铁路,这种连接富裕地区的骨干铁路网。
大都督冯三秋最后把一座小黄旗,他在哈萨克等中亚游牧部落的地方。
“陛下,大都督府准备结合实际,在我们与俄国开战前,拿下这些游牧部落。
俄国也入侵到这里,我们之前一直扶持这里的土着部落,对抗俄国的入侵。
但这些人全是烂泥扶不上墙,我们支援过去的火绳枪,竟然被部落贵族转卖到俄国军中。
我们拿下这片地区,由各大骑兵师掌控这片庞大的地区。
那就能时刻威胁俄国的物资运输线。
这将会给战争,再加上一道保险。
大都督府的整体战略就是这样。
前线具体能做的怎么样,那还是要看这支军队统帅的能力。”
大都督冯三秋说完就退下,他在反复强调大华皇家陆军必胜的同时。
他还把可能背到的锅甩了出去。
战争胜利,他们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必然能分润一些军功。
战争如果发生意外,那全是因为前线统帅指挥不当。
皇帝苏河看着沙盘上的局势图,点头道:“大都督府有信心,朕会全力支持你们。
大都督府只要求修通铁路,这件事的难度不算高,至少比前线的军队打仗,难度要低很多。”
冯三秋等将领,听到皇帝苏河这么说,他们都变得信心十足。
大华皇家陆军身经百战,又有着强大的后勤支持,他们都找不到战败的理由。
大都督府的官员,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观察着其他大臣的表情。
皇帝苏河把目光看向文官方向。
“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战争又不只是军队的事,它关乎着大华帝国的兴衰。
这场战争一旦失败,帝国将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朝廷上下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场战争。”
首相魏时鸣立刻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代表内阁全力支持大都督府作战。
自古战争就与钱财相关,帝国底蕴丰厚,现在根本不差钱。
去年的税收已经统计好,税收第一次突破一亿两银币。
这是骇人听闻的数字,大明末期的税收,才只有四百万两白银。
朝廷有了充足的钱,筹集军费不需要发行债券。
还能给军方采购大量的新式武器。”
首相魏时鸣的底气非常足,现在朝廷太富裕,根本无惧一场大型战争。
就凭已经达到一亿两银币,每年还在增加的税收。
大华帝国现在,就无惧任何国家挑战,打一场长久的战争。
御前会议上的其他大臣,他们之前听闻战争来临,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担心。
了解到朝廷兵强马壮又不缺钱,很多官员都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信心。
皇帝苏河知道去年税收迎来了大爆发,特别是商税近乎翻倍。
这主要是海外总督府和藩属国的需求,刺激工厂生产出海量的产品。
工商业繁荣,朝廷收取到的税必然会急剧增多。
皇帝苏河开心的说道:“经过大都督府和内阁的汇报,朕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信心。
众位爱卿有什么建议,也可以提出来,出色的建议朕会采纳。”
皇帝苏河这句话,主要是说给旁听的官员。
关于这场战争,御前会议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讨论。
常去乾清宫的大臣,他是什么想法?
皇帝苏河早就知道了。
这次御前会议开成类似小规模的朝会,他就想听一听,令他耳目一新的想法。
皇帝苏河也想从这些人之中,挖掘出一些人才。
很多官员看到前面的大老都闭口不言。
他们互相看着对方,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发言。
工部左侍郎李岩,他觉得这是自己绝佳的表现机会。
他作为首相魏时鸣一系的官员,知道很多的内幕。
李岩站出来,恭敬的说道:“陛下,臣是工部左侍郎,负责管理各地的工程。
恕臣直言,哪怕是调集全国所有的铁路筑路工程队,也没办法在一年时间,修通西北的铁路。
只是西北地区的沙漠,沙丘变迁的情况,就需要长时间的观察。
要不然刚铺好的铁路,几个月就会被黄沙掩埋。
西北地区,工部之前规划的公路,十条公路有七条都被黄沙掩埋。
臣认为大都督府拿到的数据有问题,或是他们不了解西北地区修建铁路的难度。
这不是多用一些工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臣建议不要把获胜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铁路上。
朝廷应该从现在开始,分批把各项物资运到西北前线。
并在接近前线的尹犁府等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