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久旱逢甘霖(2 / 3)

加入书签

就爱搞小动作,皇帝陛下关注的事,从来是忠心与政绩。

这些事情我都知道,洪师爷你不要再私下搞小动作。

今后做什么事,必须要有我的命令。

我们现在这段时间,绝对不能给其他人把柄。”

黄文熙梳理着这件事情,它看上去疑点重重。

很多证据都指向李生云巡抚,但以他的能力,又不需要做出这种,一眼就被发现的事情。

难道是他预判了我的预判,做事反其道而行之。

无论是真相如何,这件事早晚都会露出马脚。

黄文熙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保证黄河大堤不出事,让山东度过这次旱灾。

………………………………

定陶县临河村。

村长张二娃陪同乡小学老师张启阳,走在村里的田埂上。

张二娃弯下腰,从旁边的玉米田中,抓起一把土。

灰白色的土,用手轻轻一捏就从他手指缝中落下。

“启阳叔,伱看玉米地都干成什么样了。

土壤里面毫无水分。

玉米哪怕是能抗旱作物,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长好。

咱们村之前,还能从十里外的河沟中挑水。

现在那条河里面,也只剩些湿泥。

要不是上半年还下了几场雨,冬小麦能结穗,咱们全村都得喝西北风。

冬小麦每亩地至少减产一百斤,这可是一个人半年的粮食,真让人心痛。

咱们村可是临河村,守着这一条大河。

之前河里没水,那没有办法。

自从前段时间官府通知,昨天河道内正式充满水。

咱们守着一条大河,绝不能让他浪费。

启阳叔可是文化人,必须要为我们想一个办法,怎么能把河里极速流动的水取出来一部分。”

张启阳从田埂上,向前方十多米高的黄河大堤走去。

这座非常高的黄河大堤,修建时就雇用村里的大量青壮。

这两年村里很多人,靠着这条黄河大堤,都已经摆脱贫困。

他站在黄河大堤下方,都能听到河堤内的水声。

黄河大堤实在是太高了,人爬上去都十分困难。

更别说从湍急的河道取水,再把水运下来浇灌农田。

昨天村民听到河水声,他们激动万分。

拿绳子系上水桶,就准备从黄河里面舀水。

黄河的水流太湍急,直接把水桶冲走,差点把人拽到河内。

但看着这些河水能救活农田,河道又近在眼前,每个人都想弄出来一些水。

哪怕再难,也无法阻止村民取水的决心。

村长张二娃看到张启阳久久没有说话。

他咬着牙,剁了剁脚,发狠的说道:“启阳叔,不行我们就把黄河大堤刨出来一个洞。

到时候想取多些水,我们就取多些水。”

张启阳一巴掌打在张二娃的脑袋上。

“你爹死得早,启阳叔代替你爹教育你一下。

说话不动脑子,黄河大堤能挖吗?

一旦挖开黄河大堤,别说是我们村子,整个定陶县都会被洪水淹没。

到时候别说这些田全完了,我们都未必能活下去。”

张启阳知道张二娃这么说,那是他十分着急。

村里的玉米田,玉米秧苗涨的速度很慢,玉米叶子都已经发黄卷曲。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玉米田缺水。

十天之内不浇水,这些玉米苗就会全部旱死,秋粮直接绝收。

这些玉米平均为每户,至少能带来五两银币的收入。

为了这五两银币,很多人都会铤而走险。

张启阳知道他再想不出来办法,某些人被逼急了,真的可能挖开河堤。

“村长,井里都没水了,我们也高价雇佣打井队,在村里打一口深井。

村里建造压力井,浇苗的水根本不够,但至少能让人和牛有水喝。”

张启阳听到压力井,他灵光一闪,高兴的说道:“村里的压力井深度不够,已经压不出来水。

但我们可以把它架在大坝上,让压力井伸到河道中。

这样就能把湍急的河水,直接通过压力井,压到堤坝上,顺着水管流下来。”

张二娃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启阳叔不愧是读书人,想的事情就比我们全面。”

村长张二娃认为张启阳的办法很精妙。

他立刻组织村民行动,在黄河堤坝上固定压力井。

准备通过十几个压力井汲水,把黄河水引到村子之中。

张启阳看着忙碌的村民,他提醒道:“现在有一种机械,叫做蒸汽机抽水机。

我这个办法只是权宜之计,今后想要大量抽水。

我建议村里购买一台蒸汽机抽水机。

现在不着急购买,也可能在不久之后,朝廷修建的水渠,就会充满水。

朝廷总不能让这些河水白白流入到大海中,却不让百姓灌溉。”

张二娃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村民们很卖力,十几台自压井,全部搬到黄河大堤固定好。

村民们找来铁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