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新朝制度(二)(2 / 3)
名皇帝必须退位。
他不退位,那就只能改朝换代。
皇帝的寿命更加短暂。
苏河定下这个规矩,就是预防活得太长的皇帝。
人到老年,脑力已经跟不上。
当朝局势肯定会被权臣掌握。
大华宪法限制皇权的同时,也是保证国家长盛不衰的基石。
皇帝不作妖,不搞乱国家。
每十年一轮换的首相,也能保证阶级正常流动。
国家的活力就不会消失,再加上海外领地的支持。
大华王朝才会长盛不衰,真到了封建王朝崩溃的局面。
议会加上大华宪法,可以轻松转到君主立宪制。
大华这种完成工业化的强大国家,只会亡于内乱,不会亡于外敌。
文武百官看到秦王语气坚定,议会这件事情已经不能改变。
王仲策等人接受了议会的存在。
苏河看到他们一副极力反对,又无可奈何的表情。
他加重语气说道:“我们就谈一谈皇位传承。”
苏河这句话一开口,所有文武百官的目光,全部集中过来。
皇位的继承方式,是国家最重要的一项制度,这关乎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从汉朝独尊儒术以来,历朝历代的皇位继承,基本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儒家的礼制,它有一定的优点,但缺点也很多。
昏君迭出,甚至出现‘何不食肉糜’这等昏君,都是这个制度的错。
有的人就不适合当皇帝。
宋徽宗赵佶,他是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唐后主李煜,他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大华王朝皇位继承制,不再是嫡长子继承制。
真让昏庸的人继承,他也会被议会罢免。
首相一步步从府县走到内阁,治国理政手段差的人,都被这个机制筛选下去。
皇子想要成为皇太子,也要经过一定的筛选机制。
最优秀的皇子,才能成为皇太子,做为国家的储君。”
自古皇位的选拔,基本就是立嫡和立贤两条路线。
苏河选择立贤这条路线。
这会造成皇子之间的厮杀,但不会出现手足相残。
就向养蛊一般,经过厮杀,最终获得胜利的皇子。
他的能力,肯定要比嫡长子继承制的那种皇子出色。
皇子间为了皇位厮杀,世家大族肯定会押注。
这样大华也很难出现,长胜不衰的世家大族,掌控王朝。
皇位继承这件事,没有大臣出来反对,也没有大臣给出相应的建议。
这种事情由秦王苏河一言而决,大臣们都会明哲保身,不僭越。
真的参与到皇子继承这个旋涡中,哪怕是再强的大臣,也很可能会粉身碎骨。
只是乾清宫之中,两名外戚的表情有些差异。
王仲策眼神闪烁,他最希望秦王苏河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这样他妹妹的儿子苏蜀,肯定是下一任皇帝,他们王家能长胜不衰。
李大壮露出开心的表情,秦王苏河定下的这种皇位继承制。
他妹妹的儿子苏雷也能争一争。
有争一争的希望,总比之前没有竞争机会的好。
“大明灭亡的重要一个原因,那就是财政破产。
财政破产除了士绅的税收不上来,商税也收不上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明养宗室的钱,支出实在是太大。
建国初期,宗室的人口少,支出的钱款还不多。
等到王朝中后期,宗室的人口太多,已经超出朝廷的承受能力。
新朝建立之后,除了皇室之外。
所有宗室都不需要朝廷供养。
宗人府用他们旗下的公司收益做保证。
在每一名宗室没有成年时,给予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供应他们上学。
不再给予任何优待。
宗室自谋出路,他们能正常参加科考和允许经商。”
苏河绝不会让宗室拖累朝廷。
在册的宗室,只需要保证他们饿不死,不用保证他们奢华的生活。
这些人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能力强的人,会过得非常好。
能力差的人,有宗人府帮扶,也不会让他们太过穷困潦倒。
苏河这个决策,让在场的文官非常满意。
大明弊病之一就是宗室耗费太大。
这个问题只有在开国时期,定下相应的规矩,才能解决。
除了开国皇帝,面对庞大的宗室势力,其他皇帝可没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苏河关于皇室的制度安排,他就说到这里。
剩下皇帝选妃,皇子们的教育问题,皇子公主的婚配。
这些问题无关轻重,不需要拿到这个郑重的场合讨论。
苏河看向礼部尚书宋康年。
“接下来我们讨论,为国选才的制度。
关于科举制度,已经执行这么多场科举。
咱们现在科举制度的优劣,大家也有目共睹。
谈一谈,科举制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