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日常(1 / 2)

加入书签

七月,午后

高云霄发现天色不对,一边大声喊着外婆,一边动手去收晾在院子里的大簸箩。

簸箩里是一片片切好的茄子,旁边的架子上还有一丛丛的豆角搭在上面。

韩氏在小河边的空地上开了一点荒地种菜,或许是守着河水,菜浇的勤快的原因,各色的蔬菜滴里嘟噜的结了一大堆。

家里天天是炖煮熬炒,几乎都以各种瓜菜为主了。

秦玉娘将吃不完的蔬菜都风干晾晒起来,冬天又是一道美味佳肴。

秦玉娘和韩氏闻声赶来时,天空已经满是乌云,黑压压的一片。三人一起动手,将院子里晾晒的豆角丝、茄子干和其他蔬菜,搬的搬,抬的抬,终于赶在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之前收进了屋子。

三人站在屋门口,看着外面的雨滴一颗颗砸向地面。韩氏的气儿还没喘匀,就看见高云霄又一个箭步冲了出去,丝毫不顾及这倾盆大雨。

“你干啥去?你这傻丫头,下着雨还往外跑。”

韩氏急的直跳脚,看着她口中的傻丫头脚步一转,往后院跑去,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晾在后院的衣服还没收。

夏季的雨就像三岁小孩的脸,变得快,这雨说来就来,说停就停。

贺含之和老黄赶着骡车收工回家,乡下回城的路上,除了稀稀拉拉几棵树,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两人一骡都被浇了个落汤鸡。

贺含之在市场上找了几天的活计,不是被嫌弃年龄大,就是被嫌弃身子瘦弱,总之没人愿意雇他。

倒是家丁老黄,年轻时学过一段修屋顶的手艺,有一门谋生的技术,这才带着贺含之下乡游村,给农户修屋顶挣钱。

修屋顶这个活计有时限性,每年的四五月开始忙碌,主要集中在六七月份,这时节赶上黄梅雨季,或者像刚刚的阵雨,家中的屋顶很容易漏雨,严重点的,屋顶塌个大窟窿的他们也见过。

贺含之和老黄的工作,虽然干的时间有限,但是收益颇丰,干上几个月,家里过冬的口粮钱就有了。

“下这么大的雨,你们就不会找地方躲一躲?这么硬淋着回来,你说你俩傻不傻?”

韩氏一边催促二人换下湿哒哒的衣裳,一边唠叨着去灶房给他们煮姜汤。

“太太等等,把这个切了吧。”

老黄从屋外进来,一手拿着斗笠,一手提溜着一个荷叶裹着的一块卤猪头肉。

荷叶看上去一点都没打湿,应该是用斗笠盖得严实。

“你们俩五六十的人了,还是只有一副吃心眼儿。知道给肉盖住,就不知道自己带上。”

用手点了点自己老头儿的额头,韩氏接过肉往灶房去了。她嘴上虽然嘟囔,可心里也明白,这些日子辛苦二人了。

一把年纪,不仅要出卖力气,还得爬高上低。想了想,索性又拿出二钱银子,亲自去打了一坛高粱酒。正好今天有合适的下酒菜,就让两个人喝点酒,松快松快。

时间进了八月,贺含之和老黄的活计告一段落,不过这几天二人还是天天赶着骡车下乡。

秦玉娘回了娘家,已经在那住了四五天了,韩氏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子,晚上烧汤的任务就落到了高云霄的头上。

他们的饭食简单,蒸好的杂粮馒头在锅里一腾,或炒或拌一个菜,锅里煮上点红薯稀饭。一般的平头百姓家里吃的都是这个。

贺含之看着碗里清晰透亮的红薯汤,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韩氏也发现这个问题了,起初她以为高云霄不会做米汤,还细心的给她讲解了一遍做法,家里的米面位置也都指给她看过。

“囡囡,外婆跟你说啊,煮饭的时候往里放上半碗米,虽然是稀饭,可没有粮食不顶饿不是。”

高云霄默默的点点头,可第二日做饭的时候,碗里仍旧没有多少米。看今天这能照出人影的米汤,估计碗里也捞不出多少粮食来。

“囡囡,外婆不是让你多放米了吗?怎么还是只有清汤啊。”

韩氏不解的问小女孩,高云霄抬眼看了看盯着她的贺含之夫妇,起身去将米袋子掂了过来。

口袋里只有不到一捧的粗米。

“外婆,没米了。我想省着点吃,能多吃几天。”

韩氏盯着米袋子叹了口气,轻轻的抚摸着小女孩的头,这孩子心思重,为这点米不知道难为了几天。

“这是外婆的错,你舅娘这几日不在家,我忘了去买米,你发现了就该跟外婆说,而不是自己偷偷打算。吃喝是大人要操心的事儿,你一个小孩子不用管那么多。”

“可是爹爹说过,要走一步看三步,不能只顾眼前。”

“你爹跟你说的?”贺含之看高云霄很认真的表情,知道这孩子是真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了。

小女孩点点头,婆婆也总是教导她,过日子要心里有数。

“听你爹放屁。走一步看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