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沈国公沈傲的过往(1 / 2)

加入书签

谢昀笙理清了沈珞要下一局什么样的棋,也明白查清这件案子的关键便是寻找到那间灵堂中所有人的来历,找到他们死在何人手中,因何而死?

他自袖间取出一份名单交到张辽手中:“子檀大婚已经结束,明日一早你便去军部查清楚这些人是效力于哪位将军麾下,参与了那些战役?其功力如何?战绩如何?家中可还有其他亲人?”

“是。”张辽接过名单,恭敬的藏在自己怀里。

他知道这些人身上带着天大冤屈,心底对他们多了敬畏之心。

翌日,天微微亮,张辽便带着人直奔军部,寻出军部待了多年的老人与他们一起查阅,想要找到名单上的人来自于何处?

张辽等人翻阅了军部过往二十年的军单名册,都没有找到谢昀笙名单上的所有名字。

军部的官员看着太子亲卫,眸底浮上一丝不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走到张辽面前,轻声道:“张大人,我们军部所有名册都在这儿了。实在是没有找到那些名单上的人。”

张辽抬眸看着眼前凌乱的名册,看着官员迷茫的眼神,再度开口问道:“可还有尘封不曾取出的名册。”

“真的没有了。”莫建庄颤声回道。

张辽看着身边的人,沉声问道:“谁是在军部呆的时间最长的文书?站出来,走到本官面前。”

“是我。”莫建庄立刻颤声回道:“下官在军部待了二十一年。自姜国建国便一直待在军部。”

“可曾有人来过军部,可曾有人取走过或者损坏过军部文书?”张辽握着手中的名册,沉声询问。

莫建庄沉思了片刻,而后开口道:“没有,军部是重地,谁敢从军部拿走东西?”

“那,苏襄苏丞相呢?”殿下说过当年的事情苏襄拖不得干系,他又是丞相,若是他曾经在军部待过,或许就是他的手脚。

莫建庄想了想,而后开口道:“苏丞相确实曾经到过军部担任过文书,不过是在夜郎国战败之后,陛下想要为苏相爷升官,便让苏大人在军部待了半年,(走了一步流程)。”

张辽都听见苏襄曾经在军部待过,立刻开口道:“那就不要找人名,找那本书籍上有残缺或者重订的痕迹。”

殿下说过,凡做过必要痕迹。

如果真的是苏襄动了手脚,那么只要他们仔细寻找,定然能够找出名册上的纰漏。

“是............”

早朝之后,谢昀笙并没有离开皇宫,而是随成帝去了泰安宫。

成帝看着谢昀笙,轻声问道:“怎么了?是有什么事想要说与朕听?”

“父皇。”谢昀笙行礼,而后来到成帝身边,轻声道:“父皇,您能与儿臣说说沈国公的事吗?”

“儿臣总觉得沈国公当年的死,并不是战死,他的死很可能另有隐情。”说着,谢昀笙取走了成帝手中的奏折,让成帝可以专心的与自己对话。

“你拿朕奏折干什么?”成帝抬手想要从谢昀笙手中将奏折取回来。

“父皇,您先回答我的问题。”谢昀笙将奏折放在案几一角,不让成帝拿走奏折。

成帝眸底拂过一丝无奈,而后放下手中毛笔,开口道:“这沈国公是你外公的至交好友。”

“当年元帝残暴,百姓名不聊生,各地爆发起义,沈国公本是前朝武状元。”

“那年他才十八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他看不惯元帝的所作所为,自请驻守边关,远离朝堂,却不想元帝暴虐无道,致使灾民纷纷逃窜至边关。”

“沈傲和你外公宣烨是至交好友,两人气愤之余阻止军民起义,是最早的一批起义军。”

“沈傲的女儿沈向晚和你母后从小一起长大的手帕交,沈傲与你外公也是至交好友。”

成帝沉了一口气,而后开口道:“至正十五年朕带着家乡三百将士起义,而后遇见你母后,查加入你外公宣烨的领导的红巾军和沈傲带领护卫军,反抗元帝。至正十六年我们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朕自称为王,沈国公率军消灭陈友,朕领军消灭张诚等割据势力。”

“同年朕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你徐叔叔、沈国公举兵北伐,推翻元朝。”

“建元元年正月也就是你出生那年,朕在宁安继位,定国号为姜,年号建元。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最后沈国公与朕一起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统一全国。”

“没有沈国公和你外公鼎力相助,朕不可能在三十岁那年登基为帝,至少朕还得跟你徐叔叔他们再多打七八年..............”

“那后来呢?”谢昀笙急忙问道。

沈国公去世那年,他才十岁,只从徐将军口中听说过沈国公的名字,并不了解他的为人和功绩,如今听见父皇细说分明,心底除却敬佩,更多的便是疑惑。

沈国公那样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