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对应起来,胡言乱语(1 / 2)

加入书签

男子下车,跟江月说,“江月同志,首长身体不太好,所以麻烦你多担当。”他想了想,还是提醒江月。

“谢谢,我会注意的。”

男子叮嘱完后,便带江月过去,林向北则担起保护的角色,默默跟在他们的身后。

他们越往里走,里面越安静,只有他们的走路声。江月惭惭生起尊重之心。

男子把江月带到地方后,轻推开门,“江月同志,首长他就在里面,你有什么重要的事麻烦说快点,他要按时休息。”虽然他知道以首长的性格肯定不会去休息,他只能从江月身上入手。

“我知道了,向北你在外面等我。”

林向北:“你放心吧,我会在这里等你。”

印入眼帘的是一幅图,旁边摆了两盆绿植,叶子光滑,水珠顺着叶脉滑下,一看就是被主人照顾得很好,红木的桌子上面摆了两张照片,因为有点远,江月眯眼想看清楚。

坐在书桌前的老人开口,“这照片是当时建国大典时拍的,是不是很好看?”

江月虽然在后世看过更高清的照片,上面每个人的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把照片里的人物跟课本一一对应起来,如今她仍被眼前的黑白照片所震撼。

不足巴掌大小的照片,所有领导都带着笑容站在天安门上面,向下面的群众摇手。另一张则是自发过来庆祝的群众高高举起手中的红旗灯,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透过照片,江月仿佛回到那个时间,能切身体会到他们的兴奋,与他们同频共振,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热泪盈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共同献给此时此刻的中国,这一幕最终定格在照片里。

江月由衷道,“很好看,他们的兴奋扑面而来。”

“是啊,当时摄影师拍了好多,带过去的胶卷都用完了,还说太后悔了,应该多带几个。”老人说着,面容详和,周身的气场很容易让人忘掉他的出身。

“你先出去,让我跟小姑娘聊聊天。”老人这话是对旁边的的男子说的。

男子没有第一时间答应,面露迟疑,踌躇地看着老人,“首长这样我担……”

原本还笑意吟吟的老人气场发生了变化,明明还是一样的面容却无端让人感到服从,脑子嗡嗡响。

室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簌簌而下的雪声,枝丫因为承受不了雪的重力,猛然间掉落,在地上砸出一个小坑。

最后男子看在老人的表情上,还是选择出去,路过江月时,低声说了句,“麻烦同志尽量快点。”

门轻轻打开,有一道光照进来,还没等它落到地上,门又轻轻阖上,屋里又变回原先的模样。

江月借这个空隙看清老人的面容,老人长了张和蔼的脸,嘴角永远是弯起来,穿了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

江月原本的视线是放在老人的衣服身上,自然是关注着老人的一举一动,发现老人有起身的动作,她忙走到过去挽扶老人。

老人指了旁边的沙发,“姑娘扶我过去那边坐。”他坐下了后,拍了拍旁边,“你也坐,有什么事我们一起聊,我跟你爷爷还是战友,你喊我一声爷爷也不过分。”

“这话要是被我爷爷听到,怕要骂我了。”江月不敢应承,拉老爷子出来当挡剑牌。

老人笑了,聊起别的话题,“听说,你是下乡了吧?”

这听谁说的,不言而喻。

“嗯,我们这些学生响应首长号召,知青上山下乡,事实证明,那里确实是有所作为。”

“哦?”老人来了兴趣,“这话怎讲?”

江月便把自己在红旗大队的所见所闻说出来,她很擅长讲故事,平淡如开水的事在她嘴里说出来,都会变得生动很多,每一件小事落场都会接上另一件事。

她怕一直讲正事会让老人腻味,便又讲了其他村里发生的小事。

任何事情都没有夸大,没有隐瞒,更没有揽功,江月做到原原本本重复出来。

老人眉目越发舒朗,怀念地说,“我也是从那里过来的。”心里对江月有了点好感。

从下面的人说到有人想见他,他便让人去把江月查了一遍,等了两天,江月在红旗大队的信息才摆在他桌面。

那份资料他看了几遍,每看一遍,心里就对她感到好奇,她凭着一个人创造了一份不可估量的贡献。

今天会提到这个问题,也是存了份试探的心思。果然,江月没有让他失望,在她的述说里,红旗大队的成就并不在她,而是陪她一起奋斗的村民以及上级首长。

江月她做的只是提供了份思路,并无功劳。

这也许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老人越看江月越觉得她态度落落大方,踏实能干,镇定从容,老江他倒是养了个好孙女。一时间,老人有点羡慕了。

“我们国家要是多几个你这样的人,那该多好。”

江月心一堵,这轻飘飘的话让她莫名想哭,脑海浮过许多事情,最后她肯定道,“会有的。”

是啊,会有的。

不谈后世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单拿这个年代来说,不也有很多为科研殚精竭虑的人吗?有很多很多人隐姓埋名,做得却是惊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