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摄大乘论》(1 / 4)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请放掌。
学人这次很欢喜有这个殊胜的因缘,能够跟大家共同来学习唯识学的一个根本论典──《摄大乘论》。我们在讲本论之前,有两点要跟大家作一个说明。
第一点、我们讲到修学佛法的一个基本态度。在《无量寿经》上说:
《无量寿经》: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是说明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所安住的因缘。这个安住的因缘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我们由于过去的善业力生起了现行,所以我们感到人事非常的顺利,身心也感到安乐,这样一种乐受的资持,使令我们对三宝充满了信心,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跟希望,这是一种顺境因缘来修学佛法。第二种的因缘,是由于罪业的力量而生起的现行。这个时候,我们感到人事的因缘是充满了障碍,身心也充满了病痛;这样一种挫折的感受,就会刺激我们对三宝的信心跟未来理想的目标。
假设我们今天是安住在恶因缘的环境之下来修学佛法,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行精进,忍终不悔。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够因为一时的逆境,而放弃了对无上菩提的追求。我们应该要以内心的忍辱力、精进力,来自求突破。因为身为一位凡位的菩萨,我们不断的修学佛法,使令自己的生命不断的增上,这是我们离苦得乐唯一的方法。也就是说有很多的顺境、逆境的因缘,我们是没办法选择的,我们不能够去主宰,我们到底是安住在顺境、或者是逆境。重要的就是说:我们内心当中,要培养一种忍辱力跟精进力,来突破所有的障碍。这是我们在研究本论之前,我们应该建立两种基本的态度。
第二点、我们简单的介绍本论在唯识教法当中的特色。在瑜珈的教法当中,把大乘的修行分成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甚深见,第二个是广大行。
这个甚深见,就是我们在修行之前,你应该要对整个生命的真实相,所谓杂染的缘起跟清净的缘起,有一个正确的了知。因为你对生命的理解,所谓知见的建立,会影响到你对修学的目标,跟你修行的内涵,乃至于你未来果证的差别。所以这样的甚深见,叫做根本法门。它在菩萨道当中,是一个主导性的,它是一个根本。第二是广大行。我们对于缘起正见的理解,开展出菩萨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妙行,这个是广大行。因为它是由根本所引生的枝末,所以我们叫做枝末法门。
在整个瑜伽的唯识教法当中,有些是偏重在甚深见,也就是理观的成分多;有些是偏重在广大行,在事修的成分多。本论在唯识学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同时在知见的建立方面,很深入的探讨生命的真相,来建立我们的甚深见。那么讲到修行的时候,它广泛的讲到菩萨六度,所谓的自利、利他的妙行。所以本论在唯识学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的一个完整性,这个是非常难得的:它能够深入的讲到甚深见,也广泛的讲到广大行,这个是本论的一个的修学特色。接下来我们看《讲义》第一页。
《摄大乘论》讲表,看《讲表》以后,我们看下面的三段:
无着菩萨造,玄奘大师译,韩清净科。
无着菩萨,(又名无障碍)。生于释迦牟尼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四、五世纪之间),为北印度犍陀罗国富娄沙富罗城夏普拉(即今白夏瓦)人。父名憍尸迦,为国师婆罗门,极受国君、人民的礼敬和爱戴。
这个造论者是印度的无着菩萨。无着菩萨的历史,我们简单的说明一下。在藏经上的记载,无着菩萨他是出生在佛灭度后将近九百年的一个婆罗门的世家。他有三个兄弟,就是无着菩萨、天亲菩萨跟狮子觉菩萨。他父亲是一个婆罗门的长老,在当时的婆罗门是相当有地位,所以他对三兄弟充满着期待,不断的去教授婆罗门的教法。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因为无着菩萨的年龄,比他两个弟弟大了将近二十五岁,所以基本上是由无着菩萨领导这两个弟弟修学。
后来无着菩萨遇到特殊的因缘,放弃了婆罗门教,出家修行,在一个小乘的有部里面出家。出家以后,刚开始他是修学禅定,在成就四禅以后,也就成就了离欲的功德,离开了三界的贪欲。成就禅定以后,又得到了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的教授,修习小乘的空观。成就小乘空观以后,他觉得小乘空观的证量比较狭隘,不能够圆满;
所以他就以禅定力到了兜率天的内院,请示弥勒菩萨大乘的甚深空义。这个时候,弥勒菩萨就用瑜伽唯识的教法,教授他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他那个时候是在兜率天,学习了将近有二十五年,就是人寿二十五年,成就了大乘的无生法忍,后来就回到人间。
回到人间以后,这个时候天亲菩萨的弟弟也出家了,在小乘的教派当中,也是颇具影响力的小乘学者。那个时候天亲菩萨造论,对大乘佛法诸多的批评,甚至于诽谤;所以无着菩萨非常的担忧,就派一个人请天亲菩萨天亲菩萨来到的时候,无着菩萨就使令他一弟子读诵《无尽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