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3 / 8)

加入书签

的困难。

中午时分,太阳高悬,阳光炽热。王正平和吴玲的额头都布满了汗珠,但他们没有停歇,继续前行。

在1片农田里,他们看到1位中年农民正在辛勤劳作。

王正平走上前去,说道:“大哥,休息1会儿吧。”

农民直起腰,擦了擦汗,看着他们:“你们是?”

吴玲介绍道:“这是王书记,来了解咱们种地的情况。”

农民1听,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王书记,您看这地,种啥都长不好,我们真是没办法啊。”

王正平走进农田,蹲下身子查看土壤和农作物的长势。

“大哥,我看这土壤肥力不够,是不是施肥的方法不对?”

农民无奈地说:“我们也不懂啊,就是按照老办法种。”

王正平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这样不行,我们得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

夕阳西下,王正平和吴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镇政府。

王正平坐在椅子上,1边喝着水,1边陷入了沉思。

“王书记,今天的调研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困难。”

吴玲说道。

王正平点了点头:“是啊,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只要我们1步1个脚印地去做,就1定能改变现状。”

夜晚,繁星点点。

王正平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白天调研的场景。

那些贫困的家庭、荒芜的土地、无奈的农民,都让他感到心痛和焦急。

他暗暗发誓,1定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来牟镇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几天,王正平和吴玲继续深入各个村落,他们翻山越岭,走过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促膝长谈。

每1个问题、每1条建议,他们都认真记录下来。

在1个偏远的山村,他们遇到了1位年轻的创业者。

这位创业者原本在城市里工作,但为了家乡的发展,毅然回到了这里,准备发展特色养殖。

王正平对他的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小伙子,有想法就要大胆去干,遇到困难我们1起解决。”

创业者深受鼓舞:“王书记,有您的支持,我1定努力干出1番事业。”

调研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王正平和吴玲却收获满满。

他们对来牟镇的情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的发展规划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当他们结束最后1个村庄的调研时,王正平望着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来牟镇,我们1定要让你焕发出新的生机!”

夏日的阳光炽热地烘烤着大地,来牟镇政府办公室内,王正平正全神贯注地伏在办公桌上,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他眉头微蹙,眼神专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顾不得擦拭。

王正平身穿1件浅蓝色的短袖衬衫,领口微微敞开,衣袖整齐地卷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

他的头发有些凌乱,显然是长时间思考所致。办公室的窗户大开着,但闷热的空气依旧让人感到窒息,只有偶尔吹进来的1丝微风,能带来片刻的清凉。

吴玲匆匆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1叠厚厚的资料,她的脸上同样写满了疲惫和认真。

“王书记,这是我刚收集到的关于周边乡镇发展模式的资料,还有1些专家的建议。”

吴玲1边说着,1边将资料放在桌上。

王正平抬起头,目光从手中的文件上移开,接过吴玲递来的资料,快速翻阅起来。

“嗯,不错,小吴,辛苦你了。”

他的声音带着1丝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王正平站起身来,走到办公室的墙边,那里挂着1幅巨大的来牟镇地图。

他凝视着地图,手指轻轻在上面划过,仿佛在触摸着这片土地的脉搏。

“我们要充分利用来牟镇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他自言自语道。

吴玲走到王正平身边,看着地图说道:“王书记,我觉得可以在山区发展生态旅游,利用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

王正平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这是个好主意,但我们还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比如修建更好的道路和住宿设施。”

他转过身,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特色农产品。

“我们还要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不能只是简单地售卖原材料。”王正平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1位年轻的干部走了进来。

“王书记,这是关于来牟镇土地规划的初步方案,请您过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