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缓计(2 / 2)

加入书签

国前后投入十一万人马,诸葛诞自有十数万人。

司马昭数十万大军加上民夫,倾尽中原之力,大战持续一年,对内的消耗可想而知。

事实上,近两三年内,就算司马昭想给杨峥来个泰山压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凉州不同于淮南,淮南三面被中原包围,司马昭运粮运兵都轻松自如。

而征伐凉州,从青徐兖豫数千里征发士卒、民夫,输送粮草,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任西贼如何猖獗,只需守住长安、潼关、临晋、武关等咽喉之地即可,若其真敢攻打长安,则是自取灭亡,大将军何必忧心?数年之后,士卒恢复,粮草充盈,以中原之力,扫灭凉州还不是手到擒来?”

任何情况下,只要有发言的机会,贾充都非常积极,生怕落于人后。

在场的士族之中,也就他们家最为单薄。

荀勖、钟会等颍川士卒抱为一团,王昶、郭豫、裴秀等并州士族抱为一团,贾充夹在其中,都不受待见。

近两年山东士族又异军突起,司马昭重用王祥、王戎、羊祜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也是司马昭平衡颍川士族的一个手段。

所以贾充不得不把司马昭的大腿抱紧一些,稍不注意,就会被挤下船去。

没办法,士族竞争压力也大。

果然,贾充发言之后,居然没有一人附和。

弄得场面既冷清又尴尬。

还是司马昭自己咳嗽了两声,“公闾之言,颇合时势,然此为缓计,救不了时下之急。”

说话之间,目光就转向了钟会。

这就是钟家和贾家的区别了。

贾充急于献策,司马昭不冷不热,钟会不发一言,司马昭主动问询。

“当下之急,还是立足于守,令一上将守长安,一上将守太原,中原无忧,则天下无忧。”钟会懒洋洋道。

其实他的计策与贾充大同小异。

但很显然,司马昭更重视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