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七章 谋算(1 / 2)

加入书签

尽管是寒冷的冬天,西平依旧如火如荼。

奴隶们用心操练,锐步、骁骑、亲卫三营正兵也没放松,在风雪中跋山涉水。

嘉平元年的最后一天,杨峥带着一家老小,到青营与孩子共同度过。

乱世之中,被遗弃的总是孩子。

父母养不活,丢弃。

官府口赋和算赋太重,丢弃。

遇上慌年战乱,丢弃……

甚至饥荒之时,易子而食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世道一个幼儿能长大成人极为不易。

杨峥陆陆续续收养的孤儿就有三千大几百。

青营中也分男女营,男孩教习战阵兵法武艺儒家,女孩跟着春娘学些刺绣歌舞手工等。

兵荒马乱的年代,人成熟的也快一些。

十三四岁的男孩上战场,十三四岁的女孩嫁人生子。

最早的一批孩子,除了刘珩、孟观、苏泓各有所成,其他的也成了宣义郎。

时间过得很快,第二批孩子也到了十六七岁的年纪。

宣义郎的要求很高,忠心、武艺、兵法、还要略通些笔墨,都是杨峥一一挑选。

选不上的孩子,要么跟着鲁芝继续读书,走文吏的路子,要么直接从军,从寻常士卒做起。

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一样的。

杨峥根据他们的喜好,尽力安排,实在成不了才的,也为他们备了良田,娶妻生子总是不愁的,勤快一些,过上富足日子不难。

不过大多数孩子都比较上进,视杨峥为父母,再不成器,也愿意扛起刀矛上阵杀敌。

“你们活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但你们可以让你们的下一代,活在太平盛世里。”杨峥没少灌输这些东西。

大大小小几千双干净的眼睛望着杨峥。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夫君,大好日子,说这些作甚,来来,孩儿们,快吃。”夏侯止心疼站在寒风中的孩子。

然而孩子们一动不动,只是望着杨峥。

夏侯止一声叹息。

杨峥颇为感动,暗想自己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吃吧。”

他开口,孩子们才抓起陶碗中熟肉,狼吞虎咽。

这些孩子跟着自己也过了不少苦日子,直到今年屯田和牧场都是丰收,日子才好过一些。

如果司马家不弄自己,这样的日子持续下去也未尝不可。

腥风血雨的嘉平元年呼啸而去。

嘉平二年宣示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长安郭淮却一直心绪不宁。

“夫君若是为难,妾自缚去洛阳请罪!”王氏颇为刚烈。

五个儿子跪伏在地上,痛哭不止,“母亲若去,儿亦不活!”

汉魏以孝治天下,五胡乱华前,父子之间还算和睦。

郭淮揉了揉昏涨的太阳穴,这几年常感心力不支,尤其是今年,郭淮像是老了很多。

一个男人的精力不可能无限。

夹在曹魏与司马家之间,督镇雍凉,郭淮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与蜀国、羌胡的战事。

昨日,洛阳一封诏令,将郭淮从射阳亭侯,升为阳曲县侯。

司马懿的恩宠不可谓不高。

郭淮心知肚明。

如果王氏消失了或者死了,事情反而好办了。

问题是王氏又被送回来了。

这让郭淮实在想不通如何跟司马懿交代了。

此事也不可能隐瞒,偌大的长安城中,各家的细作多如牛毛。

司马懿灭王凌三族之心,比谁都坚决。

一是震慑天下士族,太原王氏我都敢杀,还有谁家杀不得?

二是剪灭这些年日益膨胀的太原士族。

恰巧,郭家也是太原士族之一。

颍川士族以文事立足,而太原士族多以武功着称。

王凌、王昶、郭淮都是领兵一方的督帅,裴家也不简单,子弟文武双全,逐渐在士族中崭露头角,在隋唐之际厚积薄发。

贾家倒是彻底倒向司马家。

“大丈夫拥旄仗钺,上不能匡扶社稷,下不能保家全族,迟疑不决,犹如夫人,必为后乱,有何颜面对天下人乎!妾自去矣,不需夫君为难!”王氏拔剑横于项上,正欲挥下,她的儿子们早已挡住。

郭统泪流满面,“母亲若死,儿必同去!”

郭淮又忍不住头痛了,几个儿子若是死了,他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罢了、罢了,我去信一封,上交印绶节钺,求司马公饶恕。”

“此非引颈待戮之举?曹爽奉还天子与兵权,外祖奉还节钺,只求活命,皆被夷族,父亲岂可坐以待毙?”郭统第一个反对。

司马懿的屠刀吓到了不少人。

王氏泪流满面。

然而郭淮决心已定,“你们知道什么?放心,我料司马公不会动雍凉!”

郭淮的印绶节钺以及信,很快就送进洛阳司马府中。

“诏令下达之日,淮遣押王氏回京,雍凉百姓不忍淮家破妻离,持强犯国法,截杀令使,铸成大错,淮管教不严,有负太傅托于西面之重,然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无五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