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升任校尉(2 / 2)
曹恪听说便宜爷爷为了边让不惜与他大儿子翻脸,有些惊讶,不由得问道:“大父为什么要替那个边文礼说情呢?”
曹德道:“我问过你大父了,他说他一来是担心你大伯杀了边文礼之后,会得罪全体兖州世家,失了名士之心,二来也是看在边文礼的伯父边孝先(边韶字孝先)与我曹氏交好的情份上,想帮边家一把。”
曹恪有些不解:“这跟那个边孝先有什么关系?”
曹德道:“我儿不知?季兴公(曹腾)当年还在宫里的时候,曾经向天子举荐过边孝先。可以说,边孝先就是我曹氏的门生故吏之一。”
曹恪顿时明白过来,敢情那个什么边孝先是曹家的自己人?
他正要说话,忽听见曹操问曹德:“贤弟是什么态度?你莫非也支持阿翁,想劝我不杀边文礼?”
曹德道:“小弟以为大兄要慎杀名士,以免与整个士林为敌。”
曹恪听了老爹这话,点了点头,以示赞同。
历史上张邈、陈宫背叛曹氏,引吕布入主兖州时,用的借口之一就是曹操擅杀名士。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的“文胆”陈琳曾公开在讨曹檄文中提到杀边让之事,据此认为曹操残暴不仁,并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他。
事实上,杀边让之事确实造成了曹操与士族阶级的决裂。
世家门阀不容曹操,在他此后的征战岁月里,时不时地给他下绊子。
曹操一生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固然跟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有关,可根本原因却是他不得士族之心。
现在这个时代,是士族的时代。
一个不得士族欢心的军阀,是注定很难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的。
为了曹家的前途命运着想,曹德觉得名士要慎杀。
曹操听了二弟的言语,面露愠色,怒气冲冲地道:“那个边文礼,天天在背后议论为兄,骂为兄是宦官之后,寒门贱人。这也就罢了,他私下里还跟袁公路有书信往来。换了是贤弟,你能忍?”
他停顿片刻,又恨恨地道:“你忍得,为兄忍不得!”
说完,将手中棋子狠狠地扔在棋案上。
曹恪听到曹操声讨边让的罪状,不禁皱了皱眉,脸色不善。
那个边让,也太过份了!
曹操是宦官之后,寒门贱人,那曹家是什么?
曹家不也是宦官之后,寒门贱人?
自己现在也在曹家,成了曹操的亲侄子啊!
曹家在边让的眼里都成宦官之后,寒门贱人了,那我曹恪又算是什么东西?
边让骂曹操,跟直接骂我又有多大区别?
曹恪心中怒气顿生,不过他还是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道:“我阿翁的意思是说,名士要慎杀,不是不能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