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天子刘协(1 / 2)

加入书签

那个和天子说话的络腮胡汉子就是韩暹。

他本是白波黄巾军将领,后来引军南下,赶到曹阳救驾,并护送天子东归洛阳,因功被刘协封为大将军。

刘协听说有支兵马从东边过来,已经赶到城下,脸色大变, 道:“可知是哪里来的人马?”

韩暹道:“那支人马中领头的自称是兖州勤王之军,奉兖州牧曹操之命前来洛阳救驾的。”

又道:“曹操矫诏发兵,以勤王为名前来洛阳,罪同欺君,请陛下下诏,命车骑将军从梁县返回京城, 与微臣一道讨伐叛逆。”

车骑将军,即杨奉,他在护送天子到达洛阳之后,就被封为车骑将军。

几天前,他因不想掺和韩暹与董承之间的争斗,引本部人马离开洛阳,前往梁县驻扎。

刘协望了望站在殿下沉默不语的四旬汉子,对韩暹道:“大将军误会了,那个曹操是朕让人召去他来的,此事国舅也知情。”

韩暹转过头来,盯着那个唇下留着山羊胡的四旬汉子,瓮声瓮气地问道:“姓董的,是这样么?”

那个山羊胡汉子就是董承。

他是汉灵帝生母董太后的侄子,最开始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一个部将。

后来靠着将自己的女儿董氏送入宫中当贵人,侍候天子刘协,摇身一变成了皇亲国戚。

他又在天子东归过程中,出力颇多, 因此升任卫将军。

董承冷冷地瞅了瞅韩暹,道:“天子之言,金口玉牙, 岂能有假?”

他一向看不起韩暹这个出身黄巾的粗人匪类,言语中充满了对眼前之人的轻视之意。

韩暹听说曹操居然真是天子下诏召来的,大感意外,眼神中顿时流露出失望之色。

刘协问道:“丁侍郎呢?他不久前奉朕之命携诏出宫,前往关东,召曹操操前来面圣,现在曹操之兵既然来了,怎么不见丁侍郎?”

韩暹道:“丁幼阳现在就在城外曹军阵前。”

刘协“哦”了一声,道:“曹军来了多少人?”

“大约三千。”

“才来了三千人?”

“不错。”韩暹道,“那支兵马的主将现在要求我部大开城门,让他们入城。”

刘协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进来吧。”

“臣以为不可!”韩暹瓮声瓮气地道。

刘协见韩暹在自己面前态度也如此倨傲,有些不爽。

不过人家好歹也是护送自己东归的功臣之一,他想到这一点,也就决定不跟韩暹这个黄巾余孽一般见识。

“有何不可?”刘协平心静气地问道。

“城内场地有限,没那么多地方可供大军驻扎。”韩暹道,“请陛下下旨,命曹军在城外扎营。”

“这……”

刘协拿不定主意,于是稍稍转头,询问董承:“国舅, 朕当如何?”

董承道:“那可是勤王之师!陛下怎能忍心让将士们露宿荒郊野外?请陛下下令, 命将士们入城安营。”

刘协似乎觉得董承说得也对,于是又对韩暹道:“大将军,你去上东门,让你的人马将城门打开,放兖州之兵进来。”

“陛下……”韩暹脸色阴沉,语气不善。

在韩暹的心目中,刘协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现在这傀儡皇帝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竟然对着他韩某人吆五喝六。

当初我韩某人去曹阳救你,只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博一场富贵,可不是想天天受你这傀儡皇帝的鸟气。

那边,刘协不等韩韩暹把话说完,又道:“洛阳东边三座城门,由曹军接管,大将军的兵马此后专心守卫北门即可。”

“陛下……”

韩暹见天子要自己将东门让出,交给初来乍到的曹军,心中极不情愿。

董承见状,冷笑道:“大将军,你想抗旨不成?”

韩暹气急,“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刘协望着韩暹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对身边的一个宦官道:“去宣董符节来见驾!”

那个宦官应了一声,缓步出宫去办事。

董符节,即董昭。

这董昭字公仁,时任符节令,因此又被人为董符节。

他本是袁绍帐下的参军,后因事离开袁营,准备前去长安朝见天子,路过河内,被张杨留在军中任职。

不久,刚刚被兖州士人推举为州牧的曹操派遣王必西进长安。

王必路过河内时,被张杨扣留,幸有董昭从中斡旋,才得以脱身,前往长安面圣,进献礼物。

因为此事,曹操始终对董昭心怀感激之情。

去年,董昭随张杨前往安邑迎驾,被任命为议郎,到洛阳后,又升任符节令。

不久前,杨奉还在洛阳的时候,董昭因他兵力在几个护送天子东归的大佬中实力最强,可是缺乏外援,于是就以曹操的名义给他写信,请求曹、杨两家结盟,曹家出粮,杨家出兵,共扶汉室。

杨奉看过书信,信以为真,和众将商议,打算向天子上表,请求升曹操为镇东将军。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杨奉没有向朝廷请求让曹操继承他父亲费(bi,四声)亭侯的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