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装病篡权(1 / 1)

加入书签

曹操在位期间,深谙司马懿之才,两度力邀其出仕,而司马懿初以诈病婉拒,巧妙避过曹操的试探。审时度势后,司马懿适时“康复”,应召入朝,旋即获得曹操的赏识与提拔,直至担任太子中庶子,与曹丕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并在国家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功绩累积,司马懿地位日益显赫,最终晋升为丞相军司马。

曹操逝世后,司马懿妥善料理后事,其周密安排深得曹丕感激。曹丕登基魏王后,立即提升司马懿为河津亭侯及丞相长史,双方在篡汉建魏的计划中紧密合作。曹丕称帝后,司马懿被赋予更多要职,包括尚书、督军、御史中丞等,并受封安国乡侯。曹丕临终,将年幼的太子曹叡托孤于司马懿与数位重臣,司马懿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及至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的地位再次跃升,被封为舞阳侯及骠骑将军,并在与蜀汉的对峙中扮演关键角色。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作为魏军统帅,与曹真、张郃等将领协同作战,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在公元229年的战役中,司马懿兵分多路,成功抵御并反击了蜀军的攻势,直捣新丰,迫使蜀军因天气不利及重大损失而撤退,最终司马懿审慎评估战场形势,决定班师回朝,确保了魏军的胜利果实。

公元231年,诸葛亮再度北伐,祁山战鼓雷动,司马懿迅疾领兵固守长安,严阵以待。此役,蜀军巧夺粮草,维系军需,双方激战连连。然而,因策略上的瑕疵,蜀军渐处劣势,诸葛亮亦在此期间不幸病逝,标志其长达七年的北伐征程遗憾落幕。司马懿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太尉,欲乘胜追击蜀汉,终因魏明帝阻拦而止。

公元235年,辽东的公孙度家族成为司马懿关注的新焦点,其反复无常,至公孙渊继任太守后,公然叛魏自立为燕王,定都襄平。魏明帝批准司马懿领兵东征,四万精兵兼程而进,历时数月抵达辽东前线。公孙渊仓促布防,却未能抵御司马懿的智略。司马懿巧布疑兵于南,诱使公孙渊主力南移,而魏军主力则悄然渡过辽水,直逼襄平。猝不及防之下,辽军三战皆败,襄平终落魏军之手。

正当辽东战役捷报频传,司马懿却收到魏明帝急召回京的旨意。预感朝中必有大事,司马懿不顾疲惫,星夜兼程赶回洛阳。抵达时,魏明帝已生命垂危,于病榻之上,他拉着司马懿与曹爽之手,嘱咐二人务必忠诚辅佐太子曹芳。言毕,一代君主驾崩。

太子曹芳即位,成为魏国的少帝,司马懿与曹爽分别担任太尉与大将军,两位重臣权势均衡,各自掌握重要军事力量。起初,曹爽对司马懿颇为尊敬,事事请教,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周围亲信的挑唆,他逐渐萌生独揽大权的念头,并成功说服少帝将司马懿调任为太傅,实质上削弱了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表面淡然接受,实则暗中筹谋对策。

曹爽仗着军权在握,行事愈发傲慢,不顾司马懿的反对,贸然对蜀汉用兵,最终在大将王平的抵御下遭遇惨败,只得颜面扫地地退回洛阳。247年,曹爽进一步独裁,将太后软禁,控制少帝,大肆安插亲信,篡改律法,其行为激起朝野不满。

司马懿采取隐忍策略,请求辞去太傅职务,假称病重居家,实际上则秘密联络忠于司马氏的大臣,密谋反击。249年,趁少帝曹芳外出祭拜魏明帝,司马懿突然行动,以太后的名义发布命令,罢免曹爽等人的官职。曹爽得知后,惊恐万分,却无力回天,最终被剥夺所有权力,困于府中。司马懿指控其谋反,曹爽与其党羽被处决,三族遭株连,标志着司马氏正式掌控魏国政权。

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承继父志,继续强化司马家族的统治。254年,面对李丰、张缉等人的反对势力,司马师果断镇压,清除异己,甚至废黜魏少帝,改立年仅十四岁的曹髦为帝,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的绝对权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