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的宋襄公(2 / 2)
河南柘城北)两岸对峙。宋、楚两军实力悬殊,但宋襄公复仇心切,誓要与楚国一决胜负。公孙固提醒宋襄公,宋军力量薄弱,难以抵挡楚军,楚军此次出征仅为救郑,如今郑国已脱离危机,建议与楚国和解。但宋襄公坚称,楚国虽兵强马壮,却是不义之师,宋国虽弱小,却秉持仁义之师,坚信不义终将不敌仁义。为此,宋襄公坚持要与楚国决战,并特意制作一面绣有“仁义”二字的大旗,决心用“仁义”打败楚国的暴虐。
黎明时分,楚军开始渡河。公孙固建议趁楚军渡河过半之时发动突袭,必然能让楚军措手不及,从而取得胜利。但宋襄公望着手中的“仁义”之旗,认为在对方渡河未毕之时进攻属于乘人之危,违背了仁义原则,因而拒绝了这一提议。
楚军全员渡河完毕,在岸边慌乱布阵之际,公孙固再度献策,趁楚军立足未稳,发动突击尚有机会胜出。然而,宋襄公愤怒反驳道:“在敌人阵型未成之时攻击,怎配得上仁义之师的美誉?”又一次错过绝佳战机。
待楚军布置好阵势,气势汹汹地冲杀过来时,宋襄公这才下令反击。结果宋军溃不成军,宋襄公腿部中箭,亲兵尽数战死,幸得部下的拼死保护,才得以逃生回到宋国。战场上,那面象征“仁义”的旗帜,早已被践踏得破烂不堪。
泓水之战的失败,使得宋国百姓纷纷指责宋襄公无能,然而他本人依然坚信自己在战争中坚守仁义原则并没有错。后来,他的箭伤加重,不久便不幸离世。
宋襄公未能与时俱进,固执地恪守古老的战争法则,导致战败,损失惨重,终生未能真正实现称霸,最终遗憾离世,他图霸的历程也成为历史上的讽刺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