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景家村小学(1 / 2)

加入书签

&34;应该和水库一样宽,和山林一样高吧,孩子好好读书,终有一天你会看到的。&34;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提水,劳作,多日后景玉鸣也慢慢能提够五桶水了,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肥沃的蔬菜。白天景玉鸣在村里和同学玩耍,山里逮野兔子,傍晚就跟着爷爷去菜园子提水桶。

眼看着开学的日子快到了,但是寒假作业基本没动,不是不想动,是实在不会做,其余同伴们也没有做完,景玉鸣没有可以参照抄写对象,索性就算了,躺平。

今日开学,景玉鸣拿着爷爷给的报名费,斜挎着布袋书包,里面放着那几本崭新的寒假学业。因为早上起来到菜园子摘菜,出发就晚了,他沿着山路一路狂奔,终于在铃声响前来到修建在半山腰的景家村小学报到。

景家村小学原本是一私塾先生教学场地遗址,后来新景家村成立后将之改为村小。因年久失修,最开始看到的时候用断壁残垣形容不为过,大门腐掉了,茅屋顶基本没了,好歹留了一个框架。

建国后,李半仙号召村民合力修缮,到深山取材,并用实木桩凿出景家村小学几个大字,它不仅招收本村的适龄学生还收纳邻村的学生。

瓦匠,泥匠,木工,都是在重修小学的那个时候自成体系。他们把很多茅草顶的窟窿堵上,把快断了的屋瓴子从深山锯木后换上,把泥巴墙面重新糊平整,给孩子们布置新的桌椅,希望用无私的爱让孩子走出大山,再走近大山。

因为景家村小学的校训就是&34;好好做人,报效祖国,勿忘雪耻&34;,和先辈们的期望相呼应。这里的教育和外界差不多科目,但多了一项逃生杀敌技能,尤其是怎么灵活利用周边山林地势,这也是&34;死人村&34;那段历史留给村民血的教训。

孩子们上学要经过一段四周都是秧田的泥巴路,然后绕过一座山才能到中间一座山腰上,建在这里刚好村民可以看到,本村的孩子爬山锻炼了身体,也给周边的孩子带来方便。

后进村的年轻人很不理解问到&34;为什么在半山腰建个学校?&34;,&34;孩子一个人上山下山不方便,假如遇到泥石流和坏人就更危险&34;,&34;能不能将村小搬迁至平地?&34;

面对众人质疑,村里老者都一一拒绝,因为那是革命部队和村民联合抗日的大山,从前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躲进这坐山想抢走孩子,突然听到山林风声大起夹杂着&34;杀,杀,杀&34;的回音,那人丢下孩子疯一般的边叫边跑。

村里老人都相信先辈们的英魂一直护佑景家村村民,后来为了让家长安心,李半仙的诊所开到山脚下,既可以和孩子同步上学,紧急救助孩子,也能护山护村。

虽说现在李半仙过世了,但是他从当年逃难者中收了一个徒弟李药继承了衣钵,李药勤学苦练,医治水平更是青出于蓝,日常除了出诊也继续照顾孩子们的健康。

农村的小学,老师基本都是本村学生毕业留校,如果问有没有教学水平,相信大家都不会全盘否定,最起码至今总有那么一两个老师值得大家记挂。

但大部分还是水平有限,毕竟老师自身学识有限,想使劲给不了全力。很多高年级老师自己所教科目都搞不太清楚,尤其对农村小孩影响深远的是语文老师用方言上课,数学五年级的应用题只能照着教材答案教学,变通题型就讲解不了等问题,当然日常体罚也是常态化。

但是他们的心愿都是一致,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学到自保的本领,比他们走的更远更高,然后回乡给后孙带来进步。但是这么多年的坚持,村里还没出过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初中毕业是常态化,偶尔有考上高中的但也纷纷落榜。

目前整个村出过一名二本大学生,三名三本(那年代本科以上都是好大学)大学生,四人都是各自家的骄傲,也是全村的骄傲,每次碑前领誓都会提出这四个孩子的名字。

不能说这里孩子不够努力,是真的代差太大。孩子们放学还要回家种地,放牛放羊,喂猪帮忙,单纯的学业无法完全保障。但是没有一个家庭让孩子主动辍学,因为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出山归乡的源泉。

景玉鸣进教室就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穿着拉底布鞋,青布衫,一脸严肃的中年妇女在班级转来转去。她就是四年级教学班的班主任全素珍,景玉鸣从后门提溜进去坐在教室靠墙位置。一会儿班主任就坐在讲台上开始在记账,收取同学主动上交的学费。很快来的同学都排队交完了,景玉鸣也在中途上交了,就剩下他的同桌还没来。

然后,全老师扫视教室一圈后,开始让课代表收全班寒假作业放在讲桌上,准备检查寒假作业完成情况,大家都面面相觑,低头看地,不敢抬头正视老师,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

但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而且每年都会面对两次。

&34;王力,作业本都是画的圈圈点点,怎么?准备留着给你弟弟明年来修改吗?我记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