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边文礼攘臂不齿(2 / 4)
了来降的贼寇。
这在贼寇和百姓的眼中,无疑是善政,可在当地的豪强右姓、在万潜这样的豪强右姓之政治代表,或言之,在这些既得利益者们的眼中看来,却则就不折不扣的是虐政,是不仁了。
同样的政措,被一个群体认为是善政,被另一个群体认为是虐政,一善一虐之间,代表的是两种施政的方向,是对小民、豪强两种不同的站位选择。是像袁绍、袁术在冀州、南阳那样,完全而彻底地选择站在豪强右姓那头,“为政宽”,任由帐下的文武在职事者大肆畜集,任由各郡县的豪强兼并土地,还是换一种做法,一定程度的抑制豪强,站在百姓这边,扶助穷困,以尽快、尽速地恢复治内的民生,恢复治内经济等方面的元气?荀贞、徐卓,包括徐州这个政治军事集团中所有怀具长远目光与远大的志向的成员来讲,他们都会选择后者。
即便知道这会导致部分地方大姓的不满和反抗,可也是没有办法,也是在所不惜。
也所以,徐卓收无主之田,分给贼寇的此项政措,他在施行之前,是有过报给荀贞的,而当荀贞接到了他的上报之后,当时就对他表示了坚定的支持。
即使荀贞预料到了这可能会激起当地、或甚至兖州一些冠族、豪强的仇恨,但人想要作事,特别是做大事,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八面玲珑,总是会得罪到一些群体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做出选择,是选择暂时的获利,还是选择长远的获利?就不说分田给贼、给徒附、给流民,将会极大地有助於徐州充实民力、财力,长远有利,就说那黄巾为何起事?还不就是因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太过严重么?富者家里连田阡陌,越郡过州,而贫者无立锥之地!要想使天下重归安定,就必须对这种现象加以制止,加以严厉地打击,所以,放到更长远的范围来看,重豪强兼并之法,抑压豪强也是势在必行。
宁肯一时得罪那些抓着既然利益不肯丢手的顽固的豪强们,也不能像袁绍、袁术那样,放任不管,这是荀贞、荀攸、荀彧、陈群等在这方面的共识。
——事实上,荀贞等的这个态度,在徐州集团内部也是有反对的声音的,然因荀贞的地盘都是他一刀一枪,真打实干地拼下来的,集团中除掉荀氏的宗亲以外,坚决支持他,或者说,对他忠心不二,属他死党的如戏志才、郭嘉、许显、乐进等,且又文武济济,文者智谋出众,武者骁勇善战,是以,反对的那些声音形不成气候,统统都被压制下去了,至多了,荀贞为表现他的礼贤下士,对异议者中那几个颇有声望的,虚心倾听,然后夸赞他们几句,顾对左右,赞叹称他们“深识兴亡在贤,礼重衣冠,推贤崇士”,给他们个脸面,如此而已。
话说回来,徐卓在济北国,打压豪强,收无主之田归官有,分给贼寇,以作招徕抚绥,那刘馥在济阴郡,却为何没这么干,而是兴兵剿灭大野泽的贼寇?
两个缘故。
一个是大野泽的贼寇数量多,且有大野泽为他们的依仗,不好招徕;再一个是济阴西邻东郡、南接陈留,处於与曹操、张邈同时对阵的最前线,故是暂时不宜对郡内的豪强进行严厉打压。
这也算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势下,对该采取何种政措的一种灵活运用。
却说陈留郡府的堂上。
张邈一边听陈宫的话,一边看万潜的信,很快看完。
把信还给陈宫,张邈慢慢地抚摸胡须,心道:“张长被杀了?此子狂生,被杀必非无由。”
张邈是个稳重的长者,对张长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也因此,张长在兖州虽小有名气,且是张邈的族子,但张邈於陈留任长吏数年,却从没有过召他到陈留帮助自己的想法。
张邈接着想道:“不管是否有由,他如今被高素这个兵子所杀,确是会对荀贞之在兖州的名声有不小的损害。连我族的田地都被徐卓抢了?济北士绅对徐卓、对徐州定也会是深怀不满,事情传开,山阳、济阴等各郡的士族清流必也将会不免心生恐慌。此确是亦有利於我也。
“唯是荀贞之留在兖州的荀公达、乐文谦,乃他帐下的头等文武,不可小觑!今如攻济阴,只怕仍是胜负难料。”
陈宫观察张邈看完信的表情,猜出了他的所思。
陈宫说道:“明公,今如攻济阴,我军有三胜!”
张邈起了兴趣,问道:“哪三胜?”
陈宫侃侃而谈,说道:“现下有万潜为明公为内应,济阴之虚实,明公可以尽知,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我之一胜也;前得吕布回信,他已愿与明公结盟,吕布壮士,其部将勇兵精,有他为助,明公如虎添翼,此我之二胜也!荀贞之早还徐州,被他留屯昌邑的荀公达、乐文谦两人,尽管小有智、勇,然其二人所部之徐州兵,既才数千之众,又连经鏖战,还没有休整过来,是疲兵也,断非我陈留战士之敌,此我之三胜也!”
陈宫的前两个“胜”,张邈以为然。
但对他的第三个“胜”,张邈“不敢苟同”,陈宫所说之第三点,实即是他最大的担忧。
张邈沉吟多时,终还是把自己的忧虑说了出来,说道:“荀公达、乐文谦所部兵皆徐州精卒,剿黄巾、败孟德,无往不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