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急击则负缓则胜(1 / 3)
次ri,荀贞送孙坚回去。
荀贞孙坚两部的兵营相连,相距不远,送他到后,荀贞告辞离去。
吴景祖茂韩当程普诸将拥孙坚还入帐中,问他:司马昨去荀营,说是去请荀君来赴宴的,怎么却一夜未归
孙坚笑道:相谈甚欢,把酒事给忘了
吴景说道:昨夜,酒席已备而仍未见姐丈归来,我就去了一趟荀营,闻荀君帐外戟士言:姐丈已与荀君同榻而眠。
孙坚颔首,说道:不错。昨夜我与贞之同榻而眠,谈笑了大半夜。
谈笑了大半夜诸将面面相觑。
本是去请荀贞赴宴的,到了荀营,见了荀贞,却忘了提这事儿,反而与荀贞共榻而眠,畅谈了大半夜。
祖茂说道:能使司马忘酒并与之同榻夜聊,看来这荀君必非常人啊。
孙坚说道:我少为县吏,后仕郡中,因为了立下了一点微功,及冠,出为县丞,历任三县,所见英雄多矣如贞之者,屈指可数。
荀君昨夜相救吾等,率二百余众渡河,确实是个有胆气的人,但听司马的意思,他在言谈上也有过人之处么
贞之言谈文雅,胸中有任侠之气,是吾辈中人。
早先襄城李宣在和荀贞对谈了三天两夜后,对荀贞的评价是:才为中人,气度过人。其人行事威猛,本意必锐气逼人,不料宽容雅量,谦和沉稳,与之相谈,虽无出奇之语,推心置腹,恍如宿世故交,使人忘疲,不觉昼夜之流逝。
当时,李宣和孙坚一样,也是初识荀贞。两人对荀贞的评价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是:李宣认为荀贞的学术素养不深,才为中人与之相谈,无出奇之语,孙坚却认为荀贞言谈文雅,这却是与两人出身不同有关,李宣是士族弟,祖父皆为世之名儒,而孙坚却出身寒门,读书不多,学问不深。
相同之处是:李宣和孙坚都和荀贞谈得很投机。李宣说:推心置腹,恍如宿世故交,使人忘疲,不觉昼夜之流逝,孙坚说:相谈甚欢,把酒事给忘了,并又说:是吾辈中人。并且,两人都觉得荀贞的xg格很好,一个认为他:宽容雅量,谦和沉稳,一个认为他有任侠之气。宽和雅量谦和沉稳是君的美德,有任侠之气是游侠追求的美德。君和游侠,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前汉的大侠郭解尚气轻死,睚眦必报,但同时却也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既有侠气,也有君之风。之所以李宣和孙坚一个认为荀贞宽和雅量,一个认为荀贞有任侠气,这却也是因为两人的生长环境长大后的经历不同,故此在看荀贞时他们的着眼点也不同。此即所谓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士看荀贞是一个样,有侠气之人看荀贞又是一个样。
荀贞之所以会有这种xg格,既让士觉得他有君风,又让游侠觉得他有侠气,与李宣孙坚一样也和他的经历有关。
他前世的xg格且不说,只这一世,他在高阳里住了十余年,受到荀氏族中那些名士大儒的影响,故有君之风,而他在西乡一两年,先后与许仲江禽刘邓等轻侠结交,自也难免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身上带些任侠气。实际上,不只他是这样,当世许多的名族弟都是这样,比如袁绍,以豪侠得众,比如袁术,少以侠气闻,再比如与李宣之父李瓒交情莫逆的党人八厨之一的张邈,少以侠闻。这是两汉的风气。汉风质朴,有先秦遗风,儒生不一定只会读书,出将入相,既能坐庙堂之上,也能执锐之干,既有君之德,也会任侠杀人。
於当今之乱世,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出人头地。
这天上午,派去滍水的哨骑回来禀报,说波才回去了昆阳,但没有把部卒都带走,而是留下了大约五千步骑,屯驻在昆阳城外七八里处的一处地方,并放出了许多哨探沿河巡弋。
波才屯兵的这个地点很巧妙,在昆阳城外七八里,相当於看住了左右两边一二十里的河段。朱俊若是在这个范围内渡河,不管是左边还是右边,十里地,步卒半个时辰即可到,骑兵用不了两刻钟。
波才屯兵在此,断绝了我军在昆阳附近渡河的可能啊
朱俊虽很想渡河,但在这种情况下却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冒着被半渡而击的风险渡河,不过好在根据探马回报,波才率主力回到昆阳后,倒也没有立刻就再分兵去打舞阳,而似有观望朱俊动向之意。
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
朱俊无法渡河,波才也没有分兵去打舞阳。
敌我数万人马就这么隔河对望。
朱俊召诸人连ri会议,无计可施。
就在僵持之际,两天后,僵局打破了。
探马急报:波才亲带两万余人出城,向舞阳方向进发,何曼带着剩下的黄巾军,近两万战卒并及四五万的老弱妇孺留守昆阳。
波才在昆阳观望了两天没动,忽然离城,本是件古怪的事儿,但在闻讯之后,朱俊等人对此却不奇怪,因为他们都知道原因:皇甫嵩到了。
就在接到这份波才率众出城去击舞阳的军报之前,皇甫嵩派来与朱俊联络的使者刚到营中:皇甫嵩率三万众入了颍川郡。
波才何曼定也是得知了这个情报。
皇甫嵩一到,汉军就要达到四万余步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