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有机会斩去过去尸。(2 / 3)
拜谢。
李世民当即拉玄奘来到化生寺佛前,两人相互四拜改口道。
“御弟圣僧。”
开始结拜了。
“陛下!贫僧何德何能,敢受如此天恩卷顾?”
“我这一去定当不辱使命。倘若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说完。
唐玄奘就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李世民实为高兴,遂辞别玄奘回宫待选好良辰吉日。
写了文牒再行出发。
玄奘也离去回到洪福寺。
寺中大小僧人和玄奘的徒弟都已听说取经之事迎上相问。
“听闻你发誓愿去西天取经,此事当真?”
“当真!”
“师父!我曾听闻西天之路崎区难行更有虎豹妖魔。只怕此去性命难保有去无回。”
有小和尚说道。
“我已立下大誓,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报国!”
唐玄奘望下四周又说:“徒儿们,我此去或二三年或六七年,但见山门的松枝朝东即是我要归来,不然怕是回不来了!”
众僧默默无言。
谨记玄奘临别之词。
次日早朝。
“今日人专吉星,适宜出门远行。”有钦天监官员禀奏。
李世民大喜,命人写下取经文牒盖上通行宝印。
此时。
“御弟法师在朝门外候旨。”有黄门官禀报
“御弟,今日即是黄道吉日。”李世民脸上带着笑容,沉声说道:
“这是通关文牒,另外一个是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使用。再选两个侍从一匹银楬白马,你可就此启程。”
玄奘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
唐王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关外。
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
唐王见了让其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
“御弟雅号甚称?”
“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唐玄奘缓缓摇了摇头。
“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李世民劝慰说道。
唐玄奘微微一怔,眼眸中闪过莫名之色。
随后就接了酒,方待要饮的时候。
忽然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御弟!”
“你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李世民问道。
“此去路途遥远,不知何年何月。”唐玄奘沉声说道。
“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
“正所谓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唐玄奘身躯一颤,没有丝毫的犹豫,当下就一饮而尽。
正所谓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寻龙袕,着意修持上鹫峰。
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
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
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
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
“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早又是竹敲残月落鸡唱晓云生。
那众僧起来收拾茶水早斋。
“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
“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
“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
说完之后!
唐玄奘就回方丈进斋。
斋毕之后从那二从者整顿了鞍马,促趱行程。
三藏出了山门辞别众僧。
众僧不忍分别,直送有十里之遥。
噙泪而返三藏遂直西前进。
正是那季秋天气,只见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
白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
依稀暗澹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行径数日。
来到巩州城。早有城中大小官员迎接,三人安歇一晚,次日又早早出城赶路。
又过去三日。
到了河州卫。
此处是大唐疆域边界。
也有当地官员僧人迎接,一阵寒暄之后有官员命僧纲请唐三藏三人去福元寺安歇。
寺中僧人参见了唐三藏,安排晚宴收拾马匹。
次日天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