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控制风险(3 / 3)
正是如此。</br>法官的价值体现在专业能力,在这一点上公司法务有同样的要求,甚至于,由于公司所处行业高度变化的特点,对于公司法务来说,除了扎实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强大的预判能力。</br>与此同时,在企业中企业法务需要有更强的主动思考的意识,需要主动去考虑解决方案的思路、方向、步骤、环节。</br>这些都离不开法务工作者对法律的崇高信仰,以及对工作的执着激情。</br>“调解吧,我觉得这个案子调解比较好。”</br>“啊?调解?”</br>在陈不语寻问当中的缘由时,江波解释,“不管是进攻还是抗辩,如果脱离行为本身,去谈观点和法律关系都是站不住脚的。”</br>“公司法务的最高境界不是赢,是防患于未然。”</br>“输了这场诉讼,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最好把风险控制好。”</br>相比诉讼团队的“小而美”,法务部的大量律师,都驻扎在平台和产品研发的第一线。</br>相较于诉讼和维权这样的事后补救,江波更在乎前期的风险控制,致力于将风险扼杀于萌芽状态。</br>互联网行业变化快、产品多,产品功能的每次更新,都可能带来法律属性的改变,这就要求公司的法务人员准确地了解研发人员的想法、目的和技术实现方式,通过交流磨合在不影响产品功能的前提下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br>做法官只需要深谙法律的运行规则,但企业的法务总经理,还需要对商业的运行规则有深刻的认知。</br>在江波眼中,这两者的关系十分有意思,“法律规则更刚性,商业规则更灵活,但二者并非相互对立。民法中的法律规则大多是从日常生活交往的规则中抽象出来的。商业法律的本质是商业规律与商业规则的抽象化和固化。二者存在着内在统一的关系。”</br>“行吧,江哥,我听你的,回头我去和彭总汇报一下你的建议。”</br>陈不语点点头,能做到高管位置上的人,都不是听不进去话的人。</br>“我不是一个认死理的人,我向来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步和妥协,在我看来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br>江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任何话题他都能迅速地拨开问题表面的迷雾,一针见血地直指事物本质。</br>“江哥,有你在实在是太安心了。”</br>专业人士的一通开导,让陈不语总算有了底气。</br>“可别给我戴帽子啊,我就是个辅助。”</br>江波笑着摆了摆手,陈不语临走前,还给他拿了一小包新茶。</br>在他心中,一直将自己定义为“辅助者”,直言法务工作者是处在一个支持和辅助的位置来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br>(本章完)</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