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围魏救赵之计(1 / 2)
“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附其背矣……盖终吴之世曾不得淮南尺寸地,以合肥为魏守也”。
“好了好了,合肥的重要朕已经知晓。现在陈军兵围合肥,已经是兵临城下,皇儿和宇文爱卿就不要再这里给朕恶补知识”。
“总结一句话,我大隋势力若能控制合肥,就可以西压江夏、南逼建康,战略态势大成”。
“反之南陈便可以此为跳板,兵进中原”。
众大臣看着杨广和宇文化及一唱一和的,显摆自己的能耐,谁不知道你晋王能啊!你就是在能,你也不是太子。
太子你哥在皇帝旁边坐着呢?可这位太子杨勇却为什么一言不发呢?这么好的机会,你都不展现一下?群臣都想不明白。
“众位爱卿,有何良策”?
“父皇,小小南陈不足为虑,巴掌大的的地方,还能翻天不成,允许我带兵支援合肥,随便灭亡陈国,抓住南陈皇帝陈叔宝,什么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全部押回长安,交于父皇处置”!
“嗯,我有皇儿杨广,何惧南陈”!
太子杨勇,一听不高兴了。“父皇,晋王说的不对”。
“嗯?太子有何高见”?
杨坚的太子杨勇,杨勇出身华阴杨氏,祖父为北周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杨忠去世后,杨坚承袭爵位,杨勇作为长子被立为世子。
杨坚即位,封杨勇为太子,杨勇开始参与政事决策。
此后杨勇违反祖制接受百官朝贺,隋文帝因此不满,父子之间嫌隙渐生。
杨勇在参与政事决策时提出的民众迁移的处置决策对隋朝初期的稳定有着促进作用。
杨勇为人喜好词赋,就是说话太直了,性格有点犟。
“父皇!南陈打我们的合肥,用了几十万兵马,可以说用了倾国之力”。
“此时建康都城,他南陈的后方难道不空虚吗”?
“我们从长安发兵,南下襄阳,借道西梁江陵,攻打武昌,长沙,而后顺江南下直取建康,那在长江攻打我们南陈兵马能不慌吗?能不回去勤王吗?这样合肥城之围自解”。
杨坚和满堂文武百官一听,太子果然是太子,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语惊四座。
“好啊好啊!我皇儿杨勇果然高见”!
“只是合肥城万一守不住怎么办”?
“哎……父皇你多虑了”。
“合肥城城墙高大,兵精粮足。不是那么容易打下的”。
“太子何故如此自信,这样认为”?
“我只需说三个人名,大家都知道的”?
“嗯”?众人都一脸疑惑的看着杨勇。
“乐进,李典,张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东汉末年,东吴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当时魏军最大的困难是曹操北征汉中还没有回来”。
“魏将张辽、李典、乐进诸部奉曹操之命镇守合肥,但他们只有七千兵力,所以东吴占有了巨大优势”。
“而且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平时意见不合,在孙权大军进攻合肥之时更是意见相左,应该退却还是继续前进,三人无法统一意见,合肥的形势异常危急”。
“就在此时,曹操突然派人送来了一个密封的盒子,上面写着“贼来乃发”四个大字”。
“在密匣的书信中,远在汉中的曹操就已经对合肥的防御战事做出了具体安排,他指出,“如果孙权带兵来进攻合肥,将由张、李二将军作战,乐将军守城。”
“三人看过之后,张辽提出由自己亲自出击,与敌人决一死战,但又担心李乐将军不允许”。
“李典起先沉默,但最终被张辽的行为所打动,慨然说道:“这是国家的事情,难道我们可以因为个人的矛盾而因私忘公吗?”之后李典表示愿意放弃旧日冤仇,服从张辽指挥,全力合作保卫合肥。乐进本来就是守成稳重之人,这时也决定自会全力守住城池”。
“于是,张辽亲自率领八百死士突袭孙权,死士抱着必死的决心,作战异常勇敢,吴军中没有谁可以阻拦这样的将士,所以他们一直杀入了孙权大营”。
“孙权突然见到了曹操的士兵,害怕万分,起初不敢交战,但是他看到张辽的兵力甚少,就指挥士兵集结部下来围攻张辽”。
“张辽拼死血战,率领数十人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出了重围。但是也有一部分士兵未能突出孙权的包围,他们看着张辽大声喊叫:“难道将军要舍下我们吗?难道将军就这样逃离吗?”于是张辽再次回马冲到吴军之中,救出了其余的部下,吴军竟没有人敢阻挡”。
“经此一战,吴军士气受挫,而曹军士气大涨,军心大振。魏军守城情绪高涨,孙权攻城十余日而没有结果。眼见不能攻下合肥,为了不再无谓的消耗兵力,孙权只得引军退走。就这样,魏军取得了保卫合肥的胜利”。
“吴军退出合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