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244真没想招商引资(1 / 4)

加入书签

第244章244真没想招商引资

丞相胡惟庸手里捧着户部送来这些年有关江南的赋税册子。

田赋是出了名的重。

现在陛下连商税都要加重,看样子那些人又惹陛下不开心了。

这是因为自从唐代以来,江南地区的经济就成了“核心”地位,而且这些地方肥沃,加之商业氛围浓厚,就能养活更多的人生活下去。

江南有太湖,长江以及众多河流相互贯通,大运河穿境南北,陆路又有驿道和大小通道连接,境内水陆交通十分的畅达。

“胡相,太湖流域得天时地利之佑,资源丰富。

百姓在这块土地上长期劳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可分为四大产区。”

陈宁是在江南地区当过官的,故而对此地也是十分的了解。

胡惟庸是相信陈宁的执政能力的,他索性就放下手中的书册:

“你且与本相详细说一说哪四大产区。”

不如丝织业已进入织机等机械化手工劳动,并具技术分工的作坊或工场生产;

三为稻作业,这是传统农业,但已从精耕细作,提高亩产的耕作制度上提高到综合利用,就地利用土地、水面发展副业:

如种菱、种茭白、养鱼、种席草、种生姜,利用水稻生长期长的空隙发展副业;

四为山林竹木茶油业,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利用山地种植竹、木、茶、油料、水果等。

那些衙役以前都不好娶妻,此事一出,便有不少媒婆主动上门,要给介绍好姑娘之类的。

陈宁双手搭在一起,稳稳的道:

这些事,胡惟庸全都听说了。

他们把江南的丝、丝织品、棉布、茶叶贩卖到全国,又把长江的米粮、染料,齐鲁豫的棉花运回来。

毕竟天子好好的开青楼邀请那些富商来玩,可一些勋贵也跟着开,把陛下开的场子生意全都抢走了。

但棉织业大部分仍停留在家纺户织的家庭阶段,只有染踹的加工部分颇具规模。

“一为沿太湖的嘉、湖、苏诸府县发展蚕桑业,桑地鱼塘、渔牧(湖羊)并举。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夜秦淮这块招牌,他们还想挖人,要不是查出来逍遥丸以及冰激凌都是产自王布犁家里,他们早就都抢走了。

此番科普听得胡惟庸连连点头:“如此说来苏湖熟,天下足,真不是旁人吹嘘出来的,而是事实。”

只不过江宁县衙役顶替牙人,协助商人卖货收税,并且王布犁给他们发钱的事情,到底是没瞒住。

否则当时他也不会为了让百姓如数交粮供应朱元璋打仗,自背“陈烙铁”的污名。

洞庭商人从北宋就开始抱团,现如今他们早就成了苏商的主体。

江南地区几乎都是靠着浙东集团使劲的,只不过有些家族老大支持浙东,其余兄弟会勾搭上淮西集团的勋贵,如此也算是保住自己的一种办法。

你娘的,咱的手下怎么都是这种鼠目寸光之人,胡惟庸暗暗咒骂了一声。

那么多人,总会有嘴松的说出去。

固定商业经营的坐贾,在街边的是要交摊位费,大店则是要交门板费,目标很明确啊。”

或者说王布犁根本就没想瞒着,这种事也是瞒不住的。

对于叫王布犁坐在太子殿下旁边说话,胡惟庸也不认为这些都是王布犁做的。

看样子天子又想要制定一项政策,但胡惟庸思来想去,还没有想出来背后的用意是什么。

这种小便宜都要来占,真他妈的是一群猪队友。

陈宁也丝毫没有为江南地主们讲情分的意思,他们全都是淮西集团。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胡惟庸全都是从农本位出发来调整农商关系,并不是从发展商品经济出发来认知商业。

现在的商人还是挣钱之后寻机购买土地,待到弘治年间后,江南大商也不购置土地了,把财富转移到商业商。

朱元璋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再加上江南一些地区早就是他的地盘了,人口早就涨上来了。

胡惟庸微微挑眉,这帮人从事棉布、粮食的长途运输,遍布全国,他们连云南都能进得去,一个往返就能赚到许多钱。

陈宁当然知道这是事实。

涂节小声提了一嘴,这就是针对江南那批洞庭商帮制定的调税。

毕竟王布犁下令抓捕牙人的时候,倒是有不少人来求他,但全都被胡惟庸给拒绝了。

根本一条就是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综合商品流通,特别是种植高价值作物和离乡出走以售技艺、经商谋生。”

除了田赋极重之外,待到一条鞭法实行。

王布犁胆敢这么光明正大的搞,背后没有天子的授意,胡惟庸都觉得不可能。

“胡相,这江南地区虽然富庶,按照陛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