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216我为什么要做百官口中的明君呢?(5 / 5)
到太子。
靠着给太子讲儒家思想的那帮老师们吗?
吴卫根本就不会往那方面去想。
他们还没这个脑子,早就被四书五经搞得僵化起来了。
“机会本来就多的很。”王布犁也没侧头,只是笑道:“吴老爷也想要机会吗?”
“没这个想法。”
吴卫连连摇头,他侥幸把身上的镣铐卸下去就十分的庆幸了。
如今有王布犁在侧,他便有机会面见太子,若是调到外地,等到太子执政的时候,还能想起来你?
吴卫也不报那个期望。
不如先在京师安稳下来,有王布犁在身边,他也不怕没机会。
泼天的富贵,总有一天会让自己亲手接住的。
没让他们欢呼凑热闹请客太久,朝廷的邸报也发下来了。
尽管邸报有些粗糙,可上面的字却是清晰的很。
主要描述对于太子下令嘉奖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人名单都做了报道。
这下子让众人更惊讶了。
没想到太子不光是让你身边的同僚以及家人知道,竟然是让你被天下人知道,多少人都没有这种机遇了,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朱标的这一操作,可谓是打的那些读书人措手不及。
明明是我们先来的支持你当下一任皇帝,结果你竟然亲近那些“小人”,还让他们出了这么大的名头。
太子一定是被小人给蒙蔽了。
各地的弹劾便再次通过驿站传到京师,摆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上,丞相胡惟庸对此丝毫没有什么保留。
他其实特别想往上提拔王布犁,可惜天子不接招,现在地方人有人劝谏太子远离小人。
小人是谁,那必然是不言而喻。
朱元璋听着那些劝谏朱标的奏章,并不放在心上,这不过是前奏罢了。
读书人的盘子还是蛮重的。
尤其是朱元璋暂停科举,现在太子又向群吏问计,着实是捅了马蜂窝。
因为立朝之后,许多读书人在大元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全都寄托在朱元璋的身上,开科举这件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然后突然中断科举的举措,又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现如今太子这番表现,他是想要干什么?
为什么不问知县这类的官员,哪怕是从九品往上的官员也不会让他们这么激动。
凭什么是不入流的吏员呢?
太子是想要走元朝以吏治国的老路吗?
朱标听着劝谏的奏章,面无表情,他倒是没想到下面的人竟然会是这么大的反应。
待到这本读完了,朱元璋看着沉默不语的儿子:
“你怎么想的?”
“这么快就失了人心啊!”
“心里不好受吧?”
朱元璋甚至有些幸灾乐祸,正好叫儿子瞧瞧这帮文官的无耻行径。
咱照顾他们的时候,天天阿谀奉承,现在将要损害他们的利益,五花八门的小人全都出来了,当然也不能咒骂太子是个蠢蛋,只能借口身边有人蒙蔽太子。
更激进的甚至请求清君侧,大明不应该这样下去。
可是朱标却是眼睛一抬,看向朱元璋:
“爹,我为什么要做百官口中的明君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