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东望神州(1 / 2)

加入书签

对于赵匡凝,李晔并不着急。

按照历史上的进程,他爹赵德諲还有两年可活。

赵德諲一死,荆州传檄可定。

冬月二十七,四个月时间过去,科举终于开考了,临时制科与常科同时开考,由于朝廷急需人才,常科并未按照惯例时间举行,时间安排较之往年有所提前,秋闱变成了冬试。

进士、明经、明算、明法等常科,还是照着老规矩来,自是不用多说,秋霜、幽素、文律、岳牧、词标、文苑六科,根据皇帝陛下的旨意,改为翰林院与秘书省主考,录取后再组织吏礼二部官员对初试通过的考生进行复试,复试合格的,按照笔试成绩、面试表现、五官长相分配具体实习单位,比如翰林院、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国史馆、著作局。

至于才膺管乐、才高位下、贤良方正、抱器怀能、文以经国、藏名负俗、道侔伊吕、直言极谏、哲人奇士、博学通识、宣风兴变、文足治政十二科,由宰相韩正带队对口负责。

剩下的武足安边、知谋将帅、军谋越众、孝廉闻名、博通坟典达教化、识洞韬略堪将帅、清廉守节政术堪县令、详明政术能理人、才识兼通明于体用、达于吏理可从政、军谋宏达可将相、详明达教化、博文宏词等数十科,考生以各地幕府编外官员为主,还有不少公卿将相推举的人才,剩下的就是具备相当规模的世家子弟,毕竟不是谁都愿意去死磕进士科。

这些科的考生情况复杂, 规模巨大,朝廷制定的考案也较为繁琐。

为扫除科考俗风陋习, 尽量保证公平公正, 尽可能为朝廷选拔优秀的世家子弟与幕府编外官员, 皇帝陛下改变旧制,命计相杜让能、兵相刘崇望、吏相柳璨、史馆相崔胤、集贤相杨涉都知贡举, 领导从六部九寺二十四司抽调的数十位重臣负责命题监考改卷面试等工作。

“这是朕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大考,朕有四个要求。”

“一,各位相公要做有担当的主考人, 牢记钦定科举八律,把为国选才当成祭戎大事对待,把属下有司文武的觉悟和行动统一到内阁决策上来,统一到朕对大考的具体部署去。”

“二,要做有情怀的主考人, 抱定奋发有为宗旨, 既要熟悉政策, 精通考务, 按唐律办事, 按大考规则主试, 还要根据大考章程对各官衙的录取工作进行监督,解答考生的疑问。”

“三,要做有底线的主考人, 严格执行科举政策, 严格遵守大考章程规则,严格按照处事规范组织实施。四, 要做有感情的招考人,向考生、家属、天下负责, 用心倾听考生、百姓、各官署最真实的声音, 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及时解决录取工作中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为国选才是毫不动摇的底线,谁要是开后门、讲人情、乱打分、搞针对,一经查处, 出贬岭南, 造成重大影响的,就地解职,永不起复, 按律查办, 追责问责到底。”

“各位相公切记,务必严格督察科考诸事。”

延英殿御前会议上,皇帝如是对宰相们强调道。

“臣等遵旨!”

“崔相公,听说你有几个弟侄也参考了?”

崔胤一阵尴尬,点头道:“是有几个,但臣没见他们。”

“没见就最好,等考完再见。”

这家伙不安分,又参与命题监考评分面试等各项工作,李晔实在不放心,所以才当着其他五位宰相提前给他敲个警钟,如此一来,如果他闹出什么绯闻,他就得主动上表请辞相。

延英殿会议结束后,李晔前往后宫。

无它,裴贞一和李昭仪生了。

裴贞一很争气,给皇帝生了个儿子,裴家闻讯欣喜若狂,含象殿也是一片喜悦,毕竟如今后宫诸妃只有淑妃有子,裴贞一生下了儿子,含象殿的宦官宫人就会随着裴贞一得道,按照竞聘上岗的原则,裴贞一的儿子长大后也能争夺皇位,作为外戚的裴家自然也高兴。

在母凭子贵的时代,有没有儿子很重要。

对于自己这个的次子,李晔非常喜欢,取名弘,赐爵凤翔郡王,封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拜御马监大正营兵马使,授开府仪同三司、桂州大都督、卢龙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至于封王,过几年再说。

李渐荣生的是女儿,李晔去麟游殿看望的时候, 取名成仪,封清平公主,作为补偿,李渐荣从昭仪升为陇西郡夫人,从此与裴贞一平级,一个是河东郡夫人,一个是陇西郡夫人。

截止目前,李晔有二子一女,长子李裕,获封德王,淑妃何芳莺所出,次子李弘,获封凤翔郡王,河东郡夫人裴贞一所出,三女李成仪,获清平公主,陇西郡夫人李渐荣所出。

虽然只有三个,但不用担心,在李晔的拼命努力下,赵乐桑和刘疑也都怀上了,再过两三个月就要生了,何芳莺的二胎也怀上四个月了,明年芒种时节,何芳莺就会多一个子女。

凋零的皇室将愈发壮大,如同蒸蒸日上的李唐国势。

离开李渐荣的麟游殿,李晔去清凉殿看望了贤妃刘疑,皇帝到来,刘疑很高兴,取出了一针一线做给李晔的内衣,李晔很感动,夫妻围炉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