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成都请降(1 / 3)
问话中途,法判官韩正派人来报告说,他在清点王宗侃家人的时候,发现少了王宗弼妻陈氏,多方走访调查后才知道,原来史朝先跟陈氏早有了一腿,王宗侃戴着绿帽子被杀后,官军缉拿犯官家属,史朝先见陈氏楚楚可怜,不忍心她被押到长安处死,就借故带走了她。
奈何官军搜捕的厉害,史朝先怕藏不住人,最后干脆就收了人妻陈氏,对外谎报说是他的小妾,韩正去抓人的时候,史朝先怎么也不肯把陈氏交出人,所以特此请示怎么办。
听小吏把事情说完,刘崇望便问史朝先,史朝先本想隐瞒,但见刘崇望面有厉色,心中颇为惧怕,好在事先编好了说辞,于是淡定回话道:“回相公的话,是这么回事,陈氏本是守寡良人,去年被逆臣王建强嫁给了假子王宗侃,罪将见她身世凄惨,便将她关押在别院,想着等朝廷赦免她的罪过后寻个好人家打发了,可是韩法官要得急,罪将来不及辩解说明。”
说是找个好人家打发了,当然是打发到自己家里了,刘崇望正人君子,哪里能想到这些,当下点头道:“是个苦命人,如此处置甚妥,去告诉韩正,不要再抓了。”
史朝先心中狂喜,跟捡了个宝贝似的,但刘崇望对他的观感并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说要好生保举史朝先,暗地里却上了一道密折说:“臣观史朝先非善,窃以为陛下早早图之。”
梓州大捷的奏表传回长安,举国欢腾,司天台的官人都横着走了,把被皇帝批了放屁丢的面子全部找了回来,还上书抗辩指责李晔不敬天,弄得李晔极为尴尬,但事情还是要做的,看完刘崇望发回来的明暗六十多封奏章后,李晔在延英殿召集内阁议事。
内阁是明朝的产物,唐代每有军国大事,基本上都是皇帝和宰相等少数重臣躲在延英殿里进行秘密决策,商议的决策也不会拿到朝会上讨论,下面的人只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因为参
与这个秘密决策的人还有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等非当权者,所以称作入阁奏对。
经过长达一个时辰的商讨,廷议决定:“进杨晟检校刑部侍郎、左神策行营兵马使,限期来年二月十五日前抵京,进王宗本西川节度副使,史朝先、郑伯谦、韩丰、王兆宪等一干降将皆有封赏,以给事中崔安潜为宣慰大使,即日带队出发慰问前线将士,并负责沿途考察调研东川十二州军政民商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为朝廷研判治理东川政策提供参考。”
至于诸道行营的封赏,那得等到王建授首。
定初元年腊月二十六,逃回成都的王建在惊惧中病倒,戎马半生的他现在沧桑了很多,起兵时的意气风发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才四十二岁,但他头上却有很多白发,年关将近了,王建的病情也严重了,除夕夜的头一天突然大口吐血,并且出现了胡言乱语的症状。
周庠等人遍请名医问诊,都说是惊悸忧愤所致,恐怕会有中风的危险,随后开了药方,嘱托按时给他服用,又要周庠和张虔裕这些亲近者多言语开解,毕竟心病还得心药治。
除夕夜当晚的团年饭,王建带病出席,看望了儿女们,与府中文武谈了谈心,心情看起来不错,还说想喝些酒,周庠和张虔裕本来坚决反对,奈何马氏流泪求情道:“答应他罢!”
王建就这样喝了,然后醉醺醺的睡去,结果第二天早上就喊不答应了,但是没死,只是昏迷,周庠找大夫来看,大夫还是叮嘱静养,建议说些好听的给他听,过几天就会好起来。
对于王建的情况,西川本来决定秘而不宣,不料风声走漏,成都传言四起,五院牙兵军心大乱,有牙将质疑大帅被害死了,便带兵强闯王建居所,要求探望大帅情况,众人不能止,当那个牙将走到门口时,王建却突然醒了过来,撑着病体隔门暴喝道:“孽畜何为!”
牙将大骇,慌忙转身退出。
西川文武自然乐得半死,纷纷入内进见,王建靠在床背上笑道:“我大限将至了,回想我这一生,也做了不少大事,死无所憾矣,只是放心不下妻妾儿女,她们都没有罪啊。”
众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陪着王建一起流泪,要是王建死了,西川也就跟着完了,那时候床前这些人自己都难保,哪里还顾得上王建的妻妾儿女,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
见无人应答,王建悲凉一笑,把周庠和张虔裕叫到了近前,分别握着两人的手,然后看了站在远处的王宗懿一眼,接着低声说道:“我时日无多,若命丧突然,五院牙兵恐怕会作乱,田绍、方忠会、韦钦远、任立春骄横难制,如果我死了,你们必须设法杀掉这四个牙将,否则不但你们有可能反为其害,我的宗族也会被连累,虔裕你记住了吗?”
听王建安排后事,张虔裕心神不宁,直是悲痛欲绝,王建视之如此,心中亦悲痛,面上却强作威严道:“我说的话你可曾记下?你这魂不守舍的样子,叫我如何敢放心去!”
张虔裕害怕,连忙收敛心神,专心致志听。
王建重新说了一遍,再问道:“可记下?”
张虔裕答道:“已熟记于心。”
“自当如此。”
王建颔首,转对周庠说道:“我不听书记逆耳忠心,至于今日决定,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