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西川形势(1 / 3)

加入书签

来人正是罗隐,他本在长安备考,上月初被征召为绵州司马。

自从出山入幕后,罗隐漫游吴越,去年又毅然辞职前来长安再战科举,一路巡游江淮荆襄,去年冬行卷柳璨得到赏识后,罗隐颓然尽去,整个人变得意气风发。

从前他的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时不时也写些诗词暗讽皇帝和宰相,但定初元年这几个月来的诗词却有了不同,由于对柳璨极为感恩,他也不再暗讽朝政。

尽管罗隐的前半生遭遇了极大不幸,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

朝廷讨伐李茂贞的时候,在长安备考的罗隐密切关注战况。

李茂贞被杀后,罗隐为恩人柳璨进献了《定初元年试岐陇五策》,从柳璨口中得知韩建不愿交出潼关后,他又为柳璨进献了《为吏部尚书柳相公进朝廷复潼关论》。

柳璨推举罗隐时把这两篇策论递上审阅,李晔阅罢大喜。

当柳璨与他见面,暗示准备推他为使官时,罗隐心领神会,秉烛挥笔写就《为今上进灭外宅残冠形势图状》和《答柳相公靖国除贼八问》,柳璨阅毕后随即转呈李晔。

前者为讨灭两川贼子献策,后者系统论述了应该如何减轻朝廷治下百姓的负担。

李晔看完大喜,於是罗隐也就顺水推舟的被柳璨任命为绵州司马了。

离京赴任那天,罗隐目睹各镇兵马奉诏入京集结待命,还看到南北二司数万禁军大张旗鼓操练,罗隐心情愉快,写下《观关内将士过赴京师待命》,抒发爱国热情。

告别柳璨后,罗隐抱着报君黄金台上意的心情,长途跋涉前往西川。

罗隐过境兴元时,在杨守亮幕府任掌书记的李巨川十分高兴。

李巨川是乾符年进士,这些年一直在关中,也知道有十不上第这号人物,在王重荣幕府任职的时候,李巨川还想过修书请罗隐来河中任职,但因为王重荣不喜就黄了。

李巨川在河中任职的时候,正是罗隐的长安五年,等到王重荣败亡,李巨川作为王重荣参佐被朝廷问罪发配到兴元府杨守亮属下时,罗隐已经离开了长安。

所以二人虽有书信往来,但并没有见过面。

如今听闻罗隐重回长安,而且被朝廷征召为绵州司马,现在还从自己为僚的地方路过去绵州上任,李巨川的心情复杂至极,直对宾客道:“备马,我要去客栈接人!”

去征得张威同意的时候,张威因为之前的事对柳璨有加,欣然同意了,命判官周云汀代为出面与李巨川一起接待罗隐,於是李巨川会同山南判官周云汀设宴招待罗隐。

后世有网友奔现,今世亦有信友奔现。

来到风雨客栈,望着面前的陌生男子,李巨川疑道:“可是昭谏?”

罗隐听到对方称自己字,再想到这里是兴元,心里也反应过来,试探道:“下己?”

李巨川重重点头,失声道:“是啊,七年了,君……”

一句话没说完,李巨川的语气就变成了哭腔,罗隐亦是又哭又笑,跌跌撞撞奔来。

四目相对,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沉默良久,李巨川只念出了这首诗。

他隆重接待了罗隐,宴会上二人推杯换盏,酩酊大醉,想起各自的遭遇,不禁都感慨万千,想起自己这些年吃的苦和长安五年的落魄沧桑,罗隐哭得很伤心。

李巨川即兴赋诗安慰罗隐,表达对他遭遇的同情和不平,柳璨作为罗隐的伯乐,当然也被李巨川借典托故狠狠夸奖了遍,李晔也被歌颂为选贤举能的圣人明君。

礼尚往来,罗隐也写了一首《酬下己兴元初逢席上与别》表达谢意。

罗隐离开兴元的时候,李巨川与周云汀一直把他送出了城。

进入西川境内后,罗隐就把心绪全部转到了正事上,毕竟杨守厚这家伙不好对付。

徐琦之所以看到罗隐会大喜过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因为罗隐身负皇命。

这半年来,朝廷只是五次下诏催促杨守厚入朝,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行动,如今宰相突然使者绵州,而且还是素有才名的罗隐,这意味着什么?想来是西川的变故。

王建攻陷成都,流放陈敬瑄於雅州,大有圈两川为王的态势,当今天子能忍吗?

对于罗隐的到来,徐琦很高兴,但王仲先却不一样。

文人历来和宦官尿不到一个壶里,何况罗隐过往的诗词文章还明里暗里的表达了对宦官的不满,田令孜更是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要不是僖宗护着,田老狗早被逐了。

虽然王仲先厌恶罗隐,但他毕竟在李晔身边效力过,在逮捕杨复恭的宫变中立下了大功,加上罗隐深得宰相柳璨的赏识,不看僧面看佛面,王仲先面上还是恭敬的。

回长安快一年了,但罗隐条件反射下还是一口吴越音,徐琦听得十分吃力,王仲先更是在心中怒骂,浙人说的什么啊,难道钱谬连杭州府都没有开设正音书院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