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平天策(1 / 2)

加入书签

“杜相公以为,朕如何执政才能不受李义山讽喻?”

杜让能拱手对道:“内修德政,外治武功,王霸并行,成元和盛况,方能不受。”

李晔点头,但心中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于是又看向崔胤。

崔胤知道不能装糊涂,深思少许拱手道:“臣闻汉失道而失于曹魏,爽芳昏少而失鹿三马,南风淫荡,八王相争,北晋国祚遂终,南晋前王后谢,王马共权,于是天命崩於裕宋,及至泰欢分魏而东西并国,其原由皆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宫,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以致天下离心,君臣离德,人不用命。”

李晔心中冷笑,这崔胤真是个装糊涂的高手,说了半天没抖出个办法来,于是说道:“今日论政,三位相公畅所欲言,有理当赏,无理不罪,勿以为虑。”

刘崇望瞟了崔胤一眼,继而接话道:“视曹操、刘备、刘焉、孙权、赫连勃勃、石勒、苻坚人等,乘其国乱而盗窃神器,欺主辱爪而分据王地,本朝刘辟、李师道、田季安、三吴、王承宗诸贼,不窃天命而分庭中央,残暴好杀,蛮横专断,名为一镇节帅,实为一道大王。”

李晔露出了笑容,拍手道:“好,很好,继续说。”

刘崇望继续道:“以今揆之,各镇节帅相互攻杀,弱则殒命夷族,强则吞并数道,朝廷九庙仍在,然国已不国,天子威严不再,朝廷法度难张,乱象亦如春秋战国。”

这话倒是直接,就差把李晔比作任人欺辱的周天子了。

“秦宗权问鼎中原,僭越称帝,朱全忠席卷湟水,窥伺河北诸镇,李克用踞六关之固,盘龙兴故地,三者上下固守以窥社稷,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六合之心。”

“明诸镇分据之由,方知荡平之术。”

“陛下欲平天下,必先引贤用能,黜退无能以正时局,朝廷反复无道,朝令夕改,军民概不信令,陛下应立信义以结朝野。”

“赏罚分明,则军民各尽其力,俭约用度以丰府库,薄征税赋以富关中百姓。”

“待国库充盈,钱粮富裕,武备精良有余,关中人心向附,则可发数十万兵出潼关灭贼,宣武知长安政治清明,上下同心,文武昌盛,百姓安乐,且有必取敌国之志,则明智者会为朝廷充当细作,熟悉本地山川地形之人,就会成为朝廷讨伐不臣方镇的先锋。”

听到这,李晔淡笑几声,刘崇望听见皇帝发笑,顿时不敢再说。

李晔收敛笑意,正色道:“朕受任祸乱之际,奉命危难之间,每念历代祖宗创业守业艰难,以致寝食难安,夙夜忧叹,然朕每思治政之方,概不得要,今闻三公言,豁然开朗矣。”

听到皇帝夸奖,崔胤目露得色,刘崇望神情仍是古井无波。

李晔又道:“相公所言,即为朕之所思,倘若方镇与关中心意相通,即天意如此,与天意同,朕则无不成之功,不过朕以为,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三人齐齐拱手,摆出一副示下受教的模样。

李晔打开堪舆图,指着关中诸镇道:“当今之时,惟三秦之地易图,如果朝廷全面掌控关中,向西可复故汉疆土,遥控西域诸国,南下从金牛道入剑门亦可收蜀中,以其为朕所用,向东可出潼函伐关东不臣,朝廷势强则各镇必奔走以救其弊。”

三位宰相先后点头,这位年轻的皇帝对天下形势判断的非常精准。

李晔指着河南道,又在地图上找到宣武,继而说道:“各镇奔走救亡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到时朝廷高官厚禄收强藩为朕所用,众强杀弱,攻虚击弱,则朕所向无前。”

“南人懦怯,知王师入地,必大发来应,数大发则民困国竭,一不大发,则朕乘虚取利,彼竭朕利,则江淮数道州县为朝廷所有。”

“朝廷得江南,用彼之民,扬朕之兵,则江南二道亦不难平,再收吴、桂、广为王土,则浙东、岭南二道之地可传檄而定,节帅胆敢不入朝拜朕,则水陆并进三面逼迫荡平之。”

“及至那时,朝廷龙据关中,朕左执洛阳,右镇江南,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龙视四海贼帅,则交、姚、燕赵、河东之地望风而降,惟河北、河南、陇右、吐蕃、南诏为必死寇盗,夏州、宣武、魏博、成德、淄青等盖为反复方镇,恩信利诱不能,必以强兵杀伐。”

“余者不足为患,可为后图,朕早晚必擒之!”

一言既罢,含元殿一片寂静,三位宰相为李晔威势所慑,齐齐伏惟称善。

“五年平关中,八年治天下,十年拿江南,二十年复中原。”

李晔大袖一挥,推出了自己的总体战略,继而说道:“朕即位之前,内中已是八代乱政,一百三十三年来,年年有战,府库早已一空,马场已无战马可征,兵器甲胄亦断铜铁,成军人口大为减少,天下尽失,六关易手,诸镇卑朕,不与入朝。”

“此等情势,一战失利则社稷危亡,朝廷沦为各镇争夺的玩物,因此朕以为当趁军力尚存之际,保住百姓,保住将士,恢复元气,再做图谋。”

杜让能拱手道:“陛下,天下数十方镇,向中央进献租税者却是寥寥无几,朝廷府库入不敷出,难以支撑讨伐不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