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皇上很好相处(1 / 2)
崇祯一声令下。
殿外立即走进两名侍卫,把言官架起来往外走。
如今整个京城都被锦衣卫,东厂牢牢控制,加上京营,勇卫营,还有天津卢象升的天雄军,再也没人可以撼动崇祯的地位,杀个文官就是一句话的事。
“皇上,凭什么杀我,我不服,”言官大声呼喊。
“违背圣意不杀你杀谁,赶紧拖下去,”崇祯站起来怒吼,“朕的决定还敢反对,你是忘了自己是谁的臣子吧,还有谁反对?”
“皇上,微臣不反对了,微臣不敢了。”
言官抓着殿门不肯走,哭着喊着,声音凄厉,崇祯冷眼看着,一言不发,旁边又走来两名侍卫一齐用力把言官抬了出去。
殿内群臣心惊胆颤的瞄了眼崇祯,又快速低下头。
“现在商议一下兵部尚书人选,哪位爱卿有合适人选?”崇祯气势汹汹,继续道,“兵部尚书事关重大,各位可要好好想想,如果以后出了问题,举荐人负连带责任。”
崇祯这样也是防止群臣举荐那些无能,不知兵事的同党同乡,其实兵部尚书崇祯最想的是交给卢象升,但是兵部尚书是坐镇朝中,暂时的话卢象升还是呆在第一线更重要。
群臣被一听要担责任,纷纷缩着头不坑声。
“怎么不说了?”
“难道满朝文武举荐个人才都这么难吗?朝廷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崇祯对着群臣破口大骂,什么天子威仪全被他扔一边,干不好活就该骂,他可比朱元璋仁慈多了,如果官员敢不干活,老朱可是会提刀杀人的。
“皇上,微臣举荐一人,”徐光启勇敢的站出来,“微臣举荐兵部左侍郎范景文。”
“范景文?”崇祯疑惑道。
“皇爷,范景文在去年带领河南八千兵马勤王,因功升为兵部左侍郎,现在在通州练兵,没有参与这次的贪污军饷,”曹化淳在崇祯耳边解释,“而且这个人带兵有方,孙督师都称赞过。”
崇祯对范景文不熟悉,可是孙承宗和徐光启都认为好,应该错不了。
当即,崇祯下令,“调范景文入京,任兵部尚书,其他官员吏部抓紧时间把名单报上来。”
“遵旨,”徐光启和吏部尚书恭敬道。
“还有什么事禀报?”崇祯问道。
“皇上,微臣有事禀报,”户部尚书毕自严站出来,“微臣已经找了十家信用良好的商户,由大明皇家银行出银扩大经营,按各家实力无息贷款五万,十万,二十万两银子,这是名单,请皇上过目。”
毕自严拿出一个本子,旁边的太监接过后,再转交给崇祯。
打开本子,这十家商户经营范围都不一样,但是都属于京城的大户,后面还有详细的介绍,经营布匹,皮革,丝绸,粮食,采矿等等,其中京城粮商刘家赫然在列。
“借钱给商人经商,自古未有之事啊。”
“商人都是贪婪自私自利之人,朝廷怎么还帮助他们扩大经营呢,这不是违背祖制吗?”
众人低声议论,但是崇祯刚刚杀了一名言官,没有人再轻举妄动。
崇祯扫了一眼,把折子递给曹化淳,低声嘱咐道,“叫人再去详细查一下这些人。”曹化淳点点头。
然后崇祯大手一挥,肃声道。
“散朝!”
“内阁和六部尚书留下,其他人都给朕去办公。”
随即群臣纷纷退出大殿,只留下温体仁,徐光启,毕自严等人。
“接下来的日子朕都会呆在京营,政事由内阁和六部共同商议,如有军情大事则送到京营朕亲自处理。”
崇祯看着几人缓缓说着,“周遇吉带领一万勇卫营士兵保卫禁宫,其余人全部调到京营训练,李若琏率领锦衣卫巡查全城,曹化淳留守司礼监。”
“户部组织人力,多向北方运粮,礼部准备好明年的恩科。”
话音一落,曹化淳就跪倒在地,哀求着,“皇爷,老奴要跟在您身边伺候您,不要把老奴留在宫里。”
“皇上,训练士兵自有京营将领负责,您坐镇宫中即可,天子事关国本,不能轻动啊,”徐光启正色道。
“是啊皇上,京营有李大人,您不必亲自前往,他把京营打理的井井有条,”毕自严也说道。
崇祯一抬手,“众爱卿不用再劝,朕意已决,政事就交由你们处理了,而且朕也没去哪,随时都可回宫。”
接着,崇祯看向温体仁,“温爱卿,现在你是首辅了,该负起的胆子就要负起来,现在朕交给你一项任务。”
“皇上请吩咐,”温体仁恭敬道。
“重新整理国内鱼鳞图册和黄册,记住,朕需要真实的图册,不要拿老黄历给朕看。”
“做好了这两项,朕就认你这个首辅,做不好,自己乖乖上书辞官,去琼州府调鱼吧。”
“微臣尽力,”温体仁抹了额头汗水,低声道。
“嗯?”崇祯冷哼一声,“微臣一定给皇上呈上真实的鱼鳞册和黄册,”温体仁立即恭敬回道。
“好了,你们散去吧,”崇祯挥挥手。
“臣等告退,”温体仁和徐光启等人恭敬行礼,躬身退出大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