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差拔顺手结怨、林冲反杀复仇(3 / 5)
?”
一个应道:
“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
那人又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三个人在外面相互吹捧,林冲在内听的真真的,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谦,一个就是富安了。
秋老师:林冲没有大怒,反而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地把石头搬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泼贼那里去”。
林冲只用了三招,就将三人全部杀死,然后用刀把三人的人头砍下,再用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的供桌上。富安、陆谦、差拨都死了,林娘子上吊身亡,高衙内大概也好不了。
明老师:讲到这里,我想起金某人评论林冲为“毒人”,那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理,是“博人眼球”的卑劣行径。
这完全是对林冲的恶意“污陷”,在整个过程中,林冲始终是被动的、受到迫害的一方,林冲有过错,但那都是选择错误,主观上从来没有过害人的心思。只要对方随时放手,悲剧随时都会消失。林冲就是一直忍、忍、忍,最后忍无可忍,才杀死害人的富安、陆谦、差拨三人,并没有伤及无辜。
林冲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这也就是全副武装,随时随地可以投入战斗的状态。
然后林冲又把毡笠子戴上,将葫芦里的冷酒都吃尽了,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走不到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
秋老师:林冲继续投东去,大雪越来越大,身上的白布衫也湿了,当不过那冷,在雪地里看,只见前面疏林深处远远的有草屋,破璧缝里透出火光来。
林冲一径投那草屋来,推开门,只见那中间坐着一个老庄家,周围坐着四五个小庄家烤火。
林冲走到前面,叫道:“众位拜楫,小人是牢城营差使人,被雪打湿了衣衫,借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庄客道:“你自烘便了,何妨得。”林冲的湿衣衫烤得有些干了,见到一旁正温着酒,就想买些酒喝,庄客不肯。林冲第一次刚刚才杀了人,性情大变,双方就发生了冲突,林冲把众庄客打跑,便把那瓮酒喝了一半多,提了花枪出了门,林冲原本酒量就不大,出门被冷风一吹,酒劲上头就晕了,脚下一滑,就倒了,林冲就这样醉倒在雪地里。一会儿,跑了的庄客叫来了二十多人来抓林冲,在雪地里找到林冲,就捆起来,送到一座大庄院。
林冲并不是个嗜杀成性之人,在水浒这套书中,直接描写林冲杀人场景只要两处:一处是火烧草料场,杀了差拨、陆谦和第一次见面的富安。另一处就是在梁山上一个特殊情况下火并了王伦,在两军对阵的战场上,林冲都选择在自家对阵的后面观战,属于接应人马,象林冲这样的高手都不会去冲在前面。
明老师:那么在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真正的毒人是“富安”理由如下:
第一:在高衙内第一次见到林娘子被林冲夫妻拒绝,回到府内闷闷不乐之时,富安也趁机出现在高衙内的面前,富安按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开导,或者是去做一些转移高衙内的话题,但富安知道那是行不通,因为那些早已把众闲汉做过,没有效果。
所以富安采用与众不同的,直接暴力手段:“(林冲)如果恶了太尉,轻则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的性命。”富安与林冲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对话或者交流的可能,又没有仇视的理由,但富安却对高衙内说上这段话,摆明了就是为了投高衙内之所好,自己从中获得好处。
如果没有富安这种人出现在高衙内的身边为虎作伥,高衙内可能还会一段时间这样闷闷不乐,但终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人生小插曲,很快就会被淡忘,刺激是有一定的时效性,再过几天可能就会最终消散。
而富安的话题打开了那个“潘多拉”罪恶的魔盒,让高衙内再次受到林娘子在容貌、气质、言语上的多视角的反复冲击,在高衙内的脑海中的神经元的突起不断延伸,最终形成突触结构上的连接,并且事后又再进行多回合的回忆加强。
使高衙内对获得林娘子陷入欲罢不能、深入骨髓的地步,是谁让高衙内走上这条害人害己的不归路呢?毫无疑问是富安这个“毒人”又重新让高衙内看到了获得林娘子的希望,才有了第二次单独与林娘子的会面,高衙内又一次被加深了对林娘子的迷恋程度,从这个结局上来说,富安是毒害了高衙内这一辈子。
第二:富安为了达到害林冲的目的,自己却隐藏在暗处,直接去把林冲的发小—“陆谦”拖进这个利益的是非圈,如果没有富安去对陆谦利诱、威逼,陆谦能不能去硬着心肠无缘无故害林冲吗?陆谦当然也不是没有过错,相反错误更大。陆谦最佳方案是自己按照富安交代去请出林冲喝酒时可以提醒林娘子不要轻易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