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这个我真不懂(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没了往日的洒脱,见李承乾与魏征来了,指着萧瑀身边的位置:“魏卿这边坐吧。”

魏征从善如流的自己过去做了,李承乾倒是想要问问自己坐哪,考虑到老头子应该正在火大,臊眉耷眼的出溜到李世民的身后。

这人呐,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心里要有B数。

电视剧里看来那一点似是而非的冷兵器作战知识,不说是不是导演组编的,就算不是,也没法跟这帮在战场上打滚杀人如麻的杀坯相比。

所谓露丑不如藏拙,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李承乾向来都是躲得远远的。

原本还在担心李承乾会不会乱说话的李世民见他如此知趣,心下稍安,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今日早间,有边关书信来报,突厥遣使执失思力前来长安,恭贺朕初登大宝,还有四日便会抵达长安。”

众人沉默,在座的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具体发生了什么一个比一个清楚。

要说有人糊涂,那就只有魏征。

不过魏征又不是傻子,尽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这么大场面肯定不是因为突厥使者就是了。

果然,李世民等了片刻,再次开口:“颉利匹夫这是欺我大唐无人啊,明修贱道暗度陈仓,表面上遣使来贺,实际上,突厥拔野古部数万骑兵正在兵进乌城,若不是程知节、屈突通率领大军将其阻拦,只怕已经进入关中。”

只有几万人吗?

是不是太少了些,书上不是说二十万么?

李承乾微微蹙眉,总觉得事情哪里不对劲。

大唐的军队就算再废物,也不可能连几万骑兵都拦不住。

就算真的拦不住,凭借几万骑兵颉利也不可能把李世民给逼的签定城下之盟。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还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李承乾想了半天,陡然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乌城在什么地方,是南是北,是东是西,距离泾州有多远,完全就是一问三不知。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先知先觉又能如何,总不能直接告诉老李,颉利会在二十日攻下泾州,然后攻武威什么的吧。

万一老李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要怎么解释?

这根本行不通啊。

李承乾在那跟自己较劲,群臣则是义愤填膺,几万人就敢南下,拿豆包不当干粮还是怎么着,或者就像陛下说的那样,欺我大唐无人乎?

柴绍越说越激动,索性直接起身请命:“陛下,臣愿带兵北上,势将颉利暂于马下。”

“臣亦愿往,不把颉利匹夫碎尸万断,难消臣心头之恨。”

“臣请命……”

一群见了打仗恨不能把脑袋削尖了往上冲的杀坯,脑子里除了打打杀杀就没别的了。

李世民脸都是黑的,偏偏又不好打击这帮家伙的积极性,无奈转头瞥了一眼身后还在跟自己较劲的李承乾:“太子,此事你如何看?”

一个小毛孩子,能有啥看法?

柴绍,李道宗、候君集甚至包括李靖在内,全都以为皇帝把太子叫来是想让他长长见识,毕竟是将来要继承大统的人,不能连怎么打仗都不知道。

可直接问太子突厥南下应该如何处置是不是有些过了,锻炼太子也不能揠苗助长吧。

李道宗作为昨天晚上宴会的参与者,同情的看着讷讷无言的李承乾,婉转的说道:“陛下,太子年幼,虽然在诗词方面有些天赋,但突厥南下干系重大,还是不要太过为难他了吧?”

侯君集大咧咧的在边上补充:“是啊陛下,就太子这身板,估计连重一点的刀都拿不起来,您让他拿主意,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李靖倒是没说什么,但从他的表情上就能看得出来,同样不怎么看好李承乾。

中秋宴上李承乾那首《月下独酌》作的确实是好,许多老文化人都被比下去了,可是没理由天下所有好事都是你老李家的吧。

哦,皇位你们老李家得了,神童你们老李家出了,咋滴,现在还想当军事天才?

拜托,给别人留条活路好不好。

一群杀坯,都在战场上把脑子打坏了吧。

冷眼旁观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作为‘鲤鱼事件’的亲历者,很清楚李承乾是个什么吊样。

姑且不论早在数日之前,这小子就预见了这次的突厥南下,就说他那杠精的性格,啧啧,这帮老灯等会估计要倒霉了。

只是,李承乾这次出奇的老实,对长孙无忌等人期待的目光视而不见,直到被李老二催的急了,这才有些为难的说道:“父皇,儿臣对怎么行军打仗真是一窍不通,您就别为难儿臣了。”

可能是觉得李承乾就这么认怂有些丢人,李世民气的瞪了他一眼:“你心里怎么想的就这么说,就算说错了,也没人会笑话你。”

李承乾眨眨眼睛,更为难了。

这事错不错的问题吗?

大唐的战争兵器除了横刀、陌刀,外加八牛弩,投石机,其他的哥们别说见,听都没听说过,你让我出主意,我倒是想出,可没这个本事啊。

“父皇,您就饶了儿臣吧,那可都是人命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