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星际航行①③(2 / 5)
总理办公室。
他们知道,总理一定在彻夜未眠地等着。
没多久,他们就收到了总理的修改意见。
文稿上的红色铅笔,将原来的“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一句,改为了: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醴泉卫星发射基地。
计算中心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值班的顾心芒拿起话筒,是指挥所的来电:“首都方面的意见,是等一等,再发布新闻。”
顾心芒紧张道:“是还存在什么问题吗?”
“等灯塔国方面的观测站公布了卫星轨道参数后,我们作个比较,尔后再公布,以保万无一失。”
听到这句话,顾心芒才松了口气,道:“好。”
等卫来休息回来,顾心芒把指挥所传达的消息告诉了她,卫来沉吟了下,看向她:“有把握吗?”
顾心芒笑了笑,道:“这次,是他们跟我们对答案,而不是,我们跟他们对答案。”
卫来点了点头:“没错,如果他们给的数据跟我们的有出入,那也只能是他们有问题。”
抱着这个坚信,顾心芒一直守在了办公室里。
一直到卫星发射的第二天,4月25日,传来了灯塔之音向全世界报道了华国发射卫星的消息,并公布了华国卫星入轨的参数。
众人拿来一对,与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一致。
于是,晚上六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
“1970年4月24日,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从此,华国成为了全世界第五个有能力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这是一个光荣的起点,这是由无数的热爱与牺牲铸造的。
长征1号火箭,载着卫星,带着华夏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奔向太空,这一个光明的时刻,被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那是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
华夏,终于跨入了航天时代。
——
醴泉基地的夜空,此刻在顾心芒眼里,比任何时刻都要闪耀,仿佛有一种,征服的快感,人的意志,能把黑夜照亮了。
这时,郁西川就站在她身边,从卫星发射前的紧张,发射后的忙碌,直到现在,终于风过雨歇,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得以审视,这真实发生的奇迹。
郁西川深眸凝着星夜:“苏国的宇航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今天,从无到有,我们终于,小心翼翼地,迈出了这一步。”
顾心芒笑道:“当然,我们不仅要迈出去,我们的眼睛,也要看得见。从今以后,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我们的天气预报,高空侦察,地理导航,还有,我们的导弹发射,它们都将被装上一对来自地球上空的眼睛,那就是——卫星!”
郁西川新潮澎湃地看着她:“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卫星,我们的火箭,将载着它们上天,九死无悔。”
顾心芒看向深邃的星空,说道:“愿以吾辈之青春,开辟这盛世之华夏。”
两个年轻人在广场的台阶边站着,豪言壮志地直抒胸臆,却不知,他们身后不远处,正站在几位长者。
赵显栋的头,抬得很高:“这世上,人的精神,才是最大的神迹。”
苏怀民温和笑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韩健擦了擦眼镜:“回国之前,我真以为,你是要来种苹果树的。”
苏怀民看向发射广场中央耸立的发射架,眸光清明:“苹果,是有核的。”
——
在华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全世界后,各国都发出了评论,无不表示震惊:
苏国的“卫星1号”重83.6公斤,灯塔国的“探险者1号”重8.22公斤,兰国的“试验卫星”重42公斤,而华国的卫星重达173公斤。
它表明,华国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推力之强大。
华国的第一枚卫星,起步就走到了世界前列,因为,他们的目标不在于复制别人的道路,华夏民族追求的,永远是人类的进步。
这一切,仅仅只是个开始。
在半个月后,顾心芒和郁西川回到了京市。
这一次,没等他们歇气,第五研究院就召集了航天科研人员开会:
“我们发上天的卫星,不仅仅是要让它放歌的。”
会上,要求对原设计的卫星方案进行审定,开始研制自己国家的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就是为了发射接下来的应用卫星铺路。
而这枚科学试验卫星,被命名为“实践一号”。
在这枚卫星身上,设计增加了许多仪器,包括试验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温度控制系统、长寿命遥测设备及无线电线路性能和其他太空环境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