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星际航行⑨(2 / 6)
科技研发实力。
而这一条通向宇宙的道路,就是推动科技前进的道路!
卫来:“1958年,我们国家和苏国根据科学技术协定,由科学家组成’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到苏国进行考察,目的就是研究卫星工作。去之前,我们凭着一腔热血,在短短时间里,就拿出了卫星总体方案的设计以及卫星、火箭的构造模型。但到了苏国后,真是一盆凉水,浇了下来。”
顾心芒拧起了眉,记忆中,苏国曾给华国派过专家来做蘑菇弹的技术指导,但后来就突然撤离了科学家,直接让蘑菇弹的项目停机。难道这次的卫星考察之行,他们又……
卫来:“1958年的时候,苏国已经有了两颗人造卫星的成功经验,比灯塔国发射时间还要早,我们想,此行倘若能达到目的,学到了成功经验,回国后就能尽快拿出我们自己的人造卫星具体方案。但是,去到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苏联天文台;第二天,参观了空间电子所;第三天,看到的却是老鼠试验生物舱。”
顾心芒咬牙,拳头紧握:“果然如此!”
卫来:“于是赵组长对苏方接待人说,因为我们考察学习的时间有限,能否尽快安排看看卫星设计研究院和卫星发射场。以便让我们对发射卫星建立一个直观的认识。苏方听了,说还得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再作安排。两天后,苏方总算告知我们,有了新的安排。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代表团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苏国中央气象局火箭大厅。”
听到这话,顾心芒心道,毛熊总算做了个人。
卫来:“火箭大厅中央的一个平台上,躺着一枚探空火箭的头部,直径大约1米,而我们代表专家,被指定站在距离火箭3米远的地方,听苏国一位专家介绍火箭的情况。”
说到这,卫来不由笑了笑,有些无奈:“尽管我们看到的只是火箭的一个脑袋,但毕竟是第一次见到,就特别专注,有人看着看着,双脚就情不自禁地朝火箭身边移动,想凑过去瞧瞧,火箭的内部结构和控制系统,它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听到这里,顾心芒眼眶一热,可想当时在场的科学家们,心情是多么小心翼翼,又羡慕卑微。
卫来:“这时,陪同的苏方人员立马拦住,说’同志们,请留步。’”
顾心芒看着卫来,她没再说话了,只低头,在看手里的数据表。
两个人沉默了许久,卫来捏着数据表的手,微微发抖,顾心芒抬眸看去,就见卫来手里的纸上,有眼泪,“吧嗒吧嗒”地,落了下来。
卫来一双眼睛都是发红的,看着她说:“心芒,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卫星。”
顾心芒鼻尖一酸,抿嘴坚定地点了点头:“会有的,不仅是一颗,往后,除了地球卫星,还会有月球卫星,飞船,空间站!想要什么卫星,我们就造什么卫星!”
卫来笑出了声:“你怎么比我还能想。”
顾心芒认真摇了摇头:“这不是想象,有你们这样的科研人员,发射几百颗卫星,那是历史必然的进程!”
卫来:“此次苏国之行,我们是带着国家人民的重托前去,却是连卫星的影子都没能看到。不过,在代表团要离开莫斯科的前夜,突然有几位苏国专家,以朋友的身份,邀请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就是这一顿饭,让我们回来后的卫星研制工作,暂停了。”
顾心芒:“为什么?!”
卫来:“那天,苏国的专家喝了许多伏特加,人一喝上酒,就爱多说话,一激动起来,就跟我们说,’对华国而言,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涉及到技术领域外,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根据苏国的经验,建议代表团回国后,不要一开始就搞卫星发射,而应该从探空火箭搞起,这样会更现实一些,也更有把握一些。’就是这一句话,让我们意识到,卫星前一步,要搞探空火箭。”
顾心芒计算的笔忽然停了下来。
旋即,笑了笑,对付毛熊的办法,只有伏特加了。
卫来:“所以,卫星研制项目,才会持续到现在。”
十二年的坚守,他们仍不知,成功,还要到什么时候。
但是他们相信,坚守,就能成功,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
郁西川被一纸调令,要求立马去京市郊外的第五研究院七机部报道,而顾心芒因为卫星计算工作的紧张,更没办法回去淮远村的河清大队那里,好在研究院办公室会通知到位。
她只能写信让周恋秋代为照顾外婆,并随信寄了很多营养品,以及在百货大楼里给她和外婆买的新衣裳。让她有什么事,可以打研究院的电话找她。
卫来拍了拍她的肩膀,道:“虽然你跟郁西川不在一个院里,但同在京市,有空还是能见到的。”
顾心芒让卫来这一安慰,忙解释道:“卫主任,西川同志能去第五研究院,我很替他开心。”
因为,她曾经在一本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