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666(1 / 1)
法国作家辛涅科尔曾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每一个人都应该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然后坚持下去,永远做一流版本的自己,不做二流版本的别人。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就是失去自我,成为别人的复制品。
人们习惯于模仿,既出于一种对先贤圣哲的追捧,更出于一种惰性。但是对好的东西的模仿很容易陷入格式化,失去自我,而且在先贤们和周围人的压力下,所有的石头都会被磨成一个形状。
爱默生曾经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天资出众的人士,由于过度地模仿他人而丢掉了自己的特性,最终籍籍无为,沦为追随他人的牺牲品。
20世纪末,日本东京曾举办过一次青少年书法展,一位9岁少年的四幅书法作品,被当时的私人收藏者以价值1400万日元抢购一空,日本书法界为之震动,称这位少年为书法界的奇才。当时日本著名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样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
然而,20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这位天才少年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少年的前程?2002年小田村夫曾专门拜访了这位小时候曾名振日本书坛的天才少年,当他看了这位天才书法家近日的书法作品时,不禁仰天长叹道:“成功不能靠复制,右军啊,你害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谁?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是也!可是1600多年前的王羲之为什么会害了这位少年天才呢?原来这位少年天才模仿王羲之的作品成瘾,在二十多年的模仿过程中,又从没有加入自己的特色,所以他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和王羲之比起来,简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鉴赏家的眼里,他所有书法作品,已经不再是艺术,而变成了让人厌恶的仿制品。
模仿是创造天生的劲敌,它会使你的灵感枯竭,阻碍你成功的道路,干扰你进一步的发展,拉长你与成功的距离。所以,对于任何人来说,模仿都是极其愚蠢的事。
专事效仿他人的人,不论他所模仿的人多么伟大,他绝不会取得成功;没有一个人,能依靠模仿他人,去成就伟大的事业。要知道,我们不是父母的延续,也不是别人的翻版,我们是自己的原创。既然是自己的原创,那为什么还要去模仿别人呢?
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们从没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赠予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有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动心。他想:大葱的味道不也很好吗?于是他带着葱来到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还要好!他们更加热情地款待了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他们决定赠与这位朋友两袋大蒜!
跟随时代,我们可能会得到宝贵的金子,但是如果盲目跟风,金子就会变成廉价的大蒜。
懒人才喜欢模仿,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走向成功最容易的捷径,可是,这些整天把自己装在别人套子里的人,永远不会披上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彩衣。模仿他人,只会成为别人的影子,成为一个卑微的附庸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是追随时尚者,第三个吃螃蟹的人就是庸才。
欧文·柏林与乔治·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是声誉卓著的作曲家了,而格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所能赚的3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一般人的心智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是未醒着。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们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