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梅林倩影(1 / 3)

加入书签

袁珣彻底对自己这睿智老师服气了,老师智计才华均属三国顶尖,可是偏偏厌恶这大汉的官场,怎么样都不出仕。之前包括前世袁珣都觉得司马徽乃心灰意冷才坐观汉末乱世四起。

直到那日司马徽和他的坐辩后,袁珣才知道,自己这老师心怀济世之心,只是寻找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培育一群能够改变这乱世的人,怪不得历史上,他的徒弟遍布于各路英豪之间,就算是郭嘉,也曾投过袁绍,后来戏忠郭嘉辅曹操,而徐庶庞统和诸葛亮更是选定了那位汉昭烈帝,因为他们都看出来了,这二人乃是将来能改变天下的英豪。

什么?为何不提孙吴?难道孙坚没有士族相助么?

这个真没有。

拜托,孙坚什么出身?一介武夫出身!

孙坚虽然也有忠肝义胆,但是他在讨董和在袁术手下时,颇做了几件昏事,比如为了讨粮,擅杀当时的南阳太守张咨,张咨可是颍川世家出身啊!还是有名的名士,又没做错什么,死的冤得很!

是故颍川出身的名士们会投孙坚?别开玩笑了!

孙坚至身死于江夏黄祖手下之前,账下没有一个合格的谋士,很大程度也是被这个恶名给拖累的。直到孙策后来交好于周瑜,江东这才算崛起,加上孙策莫名其妙的死于刺客之手后,孙权一改其父兄的风格,善待江东世家,这才让孙家在江东吴地彻底的摆脱了武夫恶名!

一件错事,拖累了两代人。

而随着司马徽教授袁珣《孟子》越来越深,因为他常常被司马徽称赞仁德,袁珣也想起了后来同样以仁德着称的大汉皇叔刘备刘玄德。前世他在看《三国演义》时,不喜欢刘备,总觉得刘备软弱虚伪,全靠编的背景四处行骗,加上其位面三子之一,主角光环加身,这才创下诺大的蜀汉政权。

直到现在,他才渐渐了解,或许刘备的“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身份确实蹊跷,可是刘备心中为民造福的仁德不是虚假的,只不过在刘备心中,当年强汉的盛世,便是对天下百姓仁德。

价值观不同而已,不能以此否认其心中的道义,慢慢接受成为这个时代一员的袁珣,也渐渐的学会了从古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

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有仁德之心的人,也可以拥有野心,如刘备者。

野心勃勃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仁德之心。如曹操者。

曹操为司空,丞相,甚至魏王之时,国力乃是三国中最为强大的,虽不是盛世,魏国内百姓能够吃饱肚子,不受冻恶而死,这难道不是仁德么?

原本这天下就没有对错,只有成王败寇而已,

是故袁珣也沉下心来,专心跟随着司马徽学《孟子》。让袁珣没想到的是,司马徽在教授他《孟子》的同时,居然开始教他相人之道。

“相人之道?相面之术么?这不是江湖术士行走江湖之道么?”

“胡说八道,相人之道乃是以行为言行推测人的品德性格,预测其人的行为轨迹,从而知道此人未来将做之事,可操纵之,可将计就计之,也可知用人之道!

你须知,人心乃是最为复杂的事物,就算是兵法,其本质也是对敌方主将品德性格的推测,从而对其使用计谋破其军策!”

司马徽如是解释。

听了司马徽解释的袁珣这才知道,所谓的相人之道,不就是后世的心理学么?

研究推测人心的学问。这确实是一项很实用的技能,无论是商场,还是战场,或是职场,乃至上位者以上驭下,这都是不可或缺的学问。

所以袁珣就在水镜书院与司马徽专心学习《孟子》和相人之术,时光荏苒,转眼两个多月过去,袁珣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山中无岁月,岁寒不知年。

知道初冬的第一场大雪降临在颍川,整个水镜书院被雪覆盖的白茫茫,袁珣才知道,冬天已至。

颍川书院其实不是一家书院,而是作落于颍水河畔龙池山上几个世家私学的统称,其中有陈家的阳翟书院,有荀家的荀氏书院,也有司马徽的水镜书院。

说是书院,其实每个书院的学子也不过五六十人,水镜书院是其中最小的,除了袁珣、郭嘉、徐庶、庞统、黄叙等五个在读的入室弟子,外门来求学的学子也不过三五十人十人,老师只有庞德公和司马徽两个人。

颍川书院背后相连荀氏书院,荀氏书院乃是颍川荀氏的私学,其中主讲的乃是前济南国相,大名鼎鼎的大儒荀绲荀仲慈,倘若这位颍川八龙还不够出名,那么他的儿子在后来就是天下皆知了,大名鼎鼎的王佐之才荀彧荀文若,另外两个儿子分别叫荀衍和荀谌,荀谌甚至在后来还当过袁绍的谋士。

荀氏书院和水镜书院相隔一片梅花林,不知是有人刻意种植还是野生,环境优美静雅。加上梅花林中有一处天然温泉,平素是水镜和荀氏两个书院学子时常游玩的地方,袁珣自然也不例外。

袁珣读书读得累了,带着袭人二人踏雪寻梅,畅步于梅林之中,梅林中一片粉红花海,偶有祭奠白色腊梅掺杂其中,当真美不胜收。

袭人身穿一身浅蓝兜帽披风,小脑袋套在兜帽里,兜帽旁的白狐裘毛遮住了半张小脸,小脸上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