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活儿哪能都自己干(1 / 2)
第18章
她趁陈芳不注意,把钱压到后者枕头下,再在茅屋里走了一圈,四下观察:“婶子平时都做些什么活计啊?”
活路做得好,就想法帮她接单子;做得不好或是不会做,就找人给她传授技艺。
陈芳还没来得及答,孙希希就看到另一间茅屋里靠窗摆放的一架织布机。
织机看上去已经是老物件了,手指常接触的地方都已经被磨出了包浆。
块头也大,把间小茅屋占去了一多半。
孙希希眼睛有些发亮:“你会织布?”
陈芳眼神却暗沉下去:“会。可我没棉花……”
没棉花就纺不了线,没线就织不了布。
孙希希摆摆手:“那有什么,我可以帮你向公社贷款。但关键在于,你织布的技术到底怎么样?你手边有样品吗?”
说着,把陈芳身上的补丁衣服扫了一眼,唔,旧归旧,这布织得还挺细……
又瞅见她衣角下露出来的几缕穗子,她好奇地撩开她的衣角,却见里面挂着只小香囊。
那香囊用的是米色底细布,上绣红色纹案。因颜色搭配得合适,看着竟还有几分精致。
孙希希略有些惊喜地问:“婶子的绣活儿做得不错嘛。”
陈芳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是绣上去的,是织布的时候就织上去了。”
孙希希一愣,这才发现自己小瞧了人,小瞧了土布。
原来土布竟也能织得这么细,纹路这么复杂漂亮的?
她旋又想起丝绸的提花工艺……是了,真丝都能提花,土布怎么就不能提花了?
她再看陈芳,表情就有些唏嘘了。
这位的手艺搁后世,那就是非遗传承人的水准。可长在这穷山沟里,织出来的东西卖不到外面去,居然只能挨饿受穷……
她问她:“你这小香囊能送给我吗?”
陈芳赶紧把香囊解下来,诚惶诚恐地递给了她:“这点小破玩意,也多亏你能瞧得起它。”
她无以回报,幸好她还喜欢这个。
孙希希二话不说,拿着香囊就直奔供销社。
她先给售货员抓了把瓜子,跟对方闲聊了几句,就开始推销了:“你瞧我这香囊,用的布料漂亮吧?你看你这边的布,才只是粗布。我这布料多细呀,还有提花纹。”
“你要看着合适,能不能赊我点原棉,我让做这料子的人给你们专供这种提花细布。”
售货员当然识得好货,但也为难得紧:“这是陈婶子的香包吧?”
那位年轻的时候可是十里八村出名的纺织能手,听说四天就能纺十丈粗布。
可惜这里的人都穷,解放前,大家种的棉花、纺的线、织的布,只能拿到集市上互相换,比如一斤线换一斤半的棉花,这多出来的半斤可以再纺线,或是直接拿去换粮食。
陈芳的布织得再好,也就比旁人多换上那么一、二两线。
也是麻
绳专挑细处断,她攒的那些线和原棉在她男人死时,都拿去换木料,托人打成棺了。
没了这些东西,她还拿什么织布?
也就偶尔有年轻姑娘会找她绣嫁妆,靠那点活路维持生计,不至于饿死罢了。
售货员对孙希希说:“不是我小气不肯赊,你看谁敢赊给她啊?她家穷成那样,赊给她了你不怕她还不上啊?()”
再说了,这边的人自留地里多少都要种点棉花。你别看我这里挂着布料,可好些人都是自己织布自己穿的。这东西挂这儿纯粹就是证明我们这儿品种全的。?()_[(()”
售货员吃了她的瓜子,没给赊棉花还觉得挺不好意思。
可孙希希已经得到她想要的信息了,早说嘛,原来这边的人家都要种棉花的!
这下就没有棉花票的限制了。
她凭借公家身份,逐户去找农户收棉花,直白地告诉对方:“你能拿得出来多少棉花,就卖我多少。”
人家问为啥收这么多,她就把关爱孤寡老人,提升妇女经济收入两个项目拿出来讲。
她说:“买棉花的钱,是我替她向公社贷的。到时候她的布匹卖了钱,再把贷款还上就成。”
但其实,她是又生了一个主意。
——只要她能找到合适的售卖渠道,到时候不止能解决陈芳的生活困境,还能让她给别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妇女开织布培训班,带动大家一起提升经济收入!
可惜的是,哪家农户的棉花都不多,自己又得自留大部分。
到最后,她也只收到四斤半。
也就够纺同等重量的线而已。
倒是陈芳对她千恩万谢,感激涕零,说:“紧够了,能纺一匹布呢!”
生怕辜负了她的好心,接过原棉就开始搓棉卷儿。
她好奇地问她,从棉花到成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陈芳就满是歉意地说:“可能要花点儿时间……棉卷儿搓完,还得纺线、拐线、染色、上浆等等,好十几道工序,这个可能……得半个月?”
她小心地瞧着她的脸色。
孙希希笑了:“婶子,不着急。你什么时候织完,我什么时候帮你拿去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