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互未见货对口空谈(1 / 2)

加入书签

其实,上官雨开始只是接了尹宝荣的话头随口一说,若他最后真问,提一幅自己收藏的普通画作就可以。

但现在,尹宝荣似乎有点儿将两笔交易合二为一的意思了。

“看着给”这句话,是古玩行里很扯淡却又是很有意味的一句话,上官雨脑中急转,若是勾连上这方印章,那就不能随便说一幅了。

既然已经不能随便说了,那价值上最好要超过这方印章,不出钱还能赚钱。而且,得自己舍得割爱,还能引发尹宝荣强烈的兴趣。

上官雨在琢磨的时候,余耀接了口,“尹老板,他说的那幅画我见过,可是好东西啊!这方印章呢,我只见过印文,金石铿锵,使得我对印章有点儿魂牵梦绕啊!”

“余先生说得这么夸张,倒好像是在帮我了!”

余耀不过是让上官雨多想想,至于对印章的褒贬,说什么都没太大作用了,因为在尹宝荣手里多年,上官雨又说是前辈遗愿,断不可能便宜了。

而尹宝荣说完,便立即又看向了上官雨。

上官雨主意打定,“这一幅,本来我还带点儿犹豫呢,但尹老板如此痛快说可以将印章让给我,我也不能太小气不是?”

尹宝荣一听,“好东西,肯定有好东西的价儿,上官老弟放心就是。”

“高克恭,云山清江图,手卷。”上官雨一字一句说道。

“噢?”尹宝荣两眼放光,“纸本绢本?”

“纸本。不过保存得很好。”

“哎呀!元代的纸本若能保存很好,可不容易啊!”尹宝荣的确是个行家,又问,“长度过两米了么?”

“差一点儿,一米九。宽度在24厘米。”上官雨有问有答,并不多加解释,因为尹宝荣确实懂字画。

高克恭是元代画家,最出名的是山水和墨竹,名气只比元四家略小,但同样堪称大家。

他和大名鼎鼎的赵孟頫关系不错,而且经常合作挥毫。当时有评价说:近代丹青谁自豪?南有赵魏北有高!赵魏指的就是赵孟頫,因为他死后被追封魏国公;高自然就是高克恭了。

不过,在高克恭死后,出现了大量的模仿者,如今所谓的“传世品”之中,赝品很多。

尹宝荣继续问道:“可有鉴藏印?”

“没有宫廷的,但有民间的,其中有一方‘曾藏薛处’。”上官雨说完,笑了笑,“尹老板还是信不过我的眼力啊!”

“你这就误会我了!”尹宝荣打了个哈哈,“这不是还幻想带个‘石渠宝笈’之类的么?”

此时,余耀心里,却忽然因为这个藏印感慨了一下;而且他感觉,上官雨怕是也会想到同一点。

“曾藏薛处”,薛处,是个人名。这个人,单从古玩来说,是民国时期江南的一个收藏大家。

余耀之所以感慨,是因为薛处和靳伯声的经历,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薛处虽是江南人士,但在三四十年代,曾经在东北长时间辗转;而且,还给倭国人当过翻译。也正是因为这个经历,他得以收了一部分被溥仪从清宫带出的书画珍品。

这里头,包括杨凝式的《韭花帖》、朱元璋《吴王手令》、董其昌《岩居图》。

同时,薛处虽然名声不佳,但他的眼力确实很高,除了在东北曾经收过清宫内府旧藏,还收藏过很多珍品书画,同时,涉及门类也比较广。比如,据说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的墨迹,他也曾有收藏。

他后来也被判刑了,不过比靳伯声重多了,因为是“汉奸罪”。

这一幅高克恭的《云山清江图》手卷,是何以涤留给上官雨的那一箱书画里面的一幅。现在自是无法考证何以涤当年是怎么得到的了,但上官雨选来选去,相对而言,这一幅算是能舍得的。

何以涤留下的一箱十几幅书画,总价值当在十亿以上。不过,这里头有重有轻,最重头的几幅,占了绝大部分价值。

这一幅《云山清江图》手卷,价值算是最低的之一,但如今的行价,应该也在千万以上。

从中选画的事儿,上官雨在现场没法儿跟余耀商量,但是,余耀后来迅速接口说了一句,上官雨从中便明白了,余耀已经猜到了,他要拿出一幅何以涤的画,来“换”这方许太炎的“真品烜赫”。

若何以涤不是水字口掌眼传人,上官雨是万万不会这么做的,哪怕这些藏品已经算是自己的了。但既然是,那以其一幅留给自己的藏品,换回当年的大掌眼的私印,是可行的。

另外,还有一幅何上善所画的“钟馗嫁妹”,不知道还在不在尹宝荣手上?这个,不能一并提,等谈妥了印章之后再问为好。

上官雨看了看尹宝荣,“尹老板,这其实是咱们互有进出,我本来想着分着来,但看你这意思,更喜欢一蹴而就啊!”

“都是熟人!这不是方便嘛!”尹宝荣问道,“老弟,这手卷,多少能出手啊?”

“印章你都让我看着给了,那这手卷,你也看着给吧!”

尹宝荣干笑两声,“哎呀,这可让我作难了。”

想了想,他比了一个手势,“印章,我最低就只能让到这个数儿了。”

尹宝荣比的是“9”,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